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9|回复: 2

聊城籍八旬老人曾因为武训辩护遭厄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 1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武训辩护的郝瑞琛老人看有关报道(王明峰 摄)
为武训辩护的郝瑞琛老人看有关报道(王明峰 摄)
郝瑞琛当年向中宣部部长王任重写的申诉信(明峰 摄)
    本网讯 围绕电影《武训传》的解禁,连日来,本网推出了《武训风云》专题系列报道,受到读者和专家广泛好评。不少水城读者来信或来电表示,及时全面的报道,既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普及课,也让他们更加热爱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聊城。
    为满足读者需求,记者对当年被卷入武训批判的聊城籍核心人物进行了进一步探访。其中,“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个站出来为武训辩护的原平原省堂邑县宣传干事郝瑞琛就是其中一位。
    在近日的多位读者来信中,阳谷刘华亭先生的来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刘华亭先生在信中说,当年对电影《武训传》大批判开始之初,在堂邑县委任职的宣传干部郝瑞琛表达了不同意见,当时,他写了一篇名为《我对武训与别人相反的认识》文章寄往《平原日报》编辑部(当时堂邑县归属平原省)。在全国都在声讨武训的大潮中,这篇“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报道在《平原日报》公开发表,由此,一场改变郝瑞琛一生命运的祸端也随之降临。刘华亭说,郝瑞琛能在那个时候站出来说公道话,非常可贵,“在全国都在重新认识《武训传》时,人们不该忘记他。”
    事实上,自从本报《武训风云》系列推出之初,记者就一直试图联系因“为武训辩护”而遭遇厄运的郝瑞琛。不过,今年已是85岁高龄的郝瑞琛老人身体一直欠佳,且近日在济南做了一次手术,记者的采访也因此未能成行。3月31日,当记者从郝瑞琛儿女处得知其身体状况已有所好转,并愿意接受记者采访时,便立即赶赴了老人现在所住的冠县甘官屯乡许村。
    郝瑞琛的三儿子郝玉明告诉记者,从济南出院回家后,老人得了一场小感冒,一直卧病在床。但得知电影《武训传》“解禁”的消息,老人比前几天精神好多了。见到记者,老人坚持自己坐了起来。
    郝玉明虽然订有《聊城晚报》,但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来得及拿给老人看。当记者将从聊城带去的《武训风云》系列报道递到老人手中时,老人显得非常兴奋,拿起放大镜认真看起来。一边看一边还将几则报道标题大声读了出来:“武训故里如今仍是书墨飘香……”浏览完毕,老人十分感慨,连说了几个“很好”。(王明峰)
   
    阅读提示:3月31日,在儿女的配合下,郝瑞琛向记者讲述了那段令他刻骨铭心的历史。郝瑞琛在当年“为武训辩护”的文章里究竟写了些什么?他又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平反历程?如今的他,对电影《武训传》及武训又持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关注相关后续报道。
发表于 2012-4-2 15: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好啊,应该让后人来了解。武训的历史
发表于 2012-4-3 14: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让后人来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