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b- z" H) A8 E
! B4 @, k4 Z, ~1 P( C5 ]4 u
1 T8 o7 s! L+ Y
% Y8 @# a5 p$ L- P! l2 g3 |6 b4 t美媒发现400页屠杀密档
5 v8 H. Y" t5 a! ~- q4 ~ 1 g; o5 j+ L6 d+ f1 I. g/ j
一处已经废弃的驻伊美军营地
# i/ X: C/ B) F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不久前,在伊拉克巴格达郊区的一个垃圾场里,该报记者发现了关于哈迪塞镇屠杀事件多达400页的秘密档案。
0 p0 i# P3 r2 t, H 2005年11月19日,因一名战友在巡逻途中遭炸弹袭击身亡,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团第三营K连士兵杀害了伊拉克哈迪塞镇24名平民。这些本应随着美军撤军被销毁的档案证实了发生在哈迪塞镇的惨案,也表明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的精神状态极不稳定。美国时事评论员莫莉·伊文斯表示,精神压力不能成为杀害平民的借口。
; E ?3 D/ Z' k& V1 N% C* l 用秘密档案生火做“大餐”) R, B" s: M9 ?$ W6 k# T: ]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坐下,发誓要讲出事件真相,然后开始接受秘密调查,关于2005年哈迪塞镇惨案的调查。
$ z% j; @! p9 i' T 哈迪塞镇是伊拉克安巴尔省幼发拉底河畔的一个小镇,2005年11月19日上午,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那里杀害了24名伊拉克人,包括一名坐在轮椅上的76岁老人,还有蹒跚学步的幼童。
# u: V/ l! T" p9 M7 \5 I+ E 秘密调查是2006年年初的事。调查形成的档案曾被视为最高战争机密。据《纽约时报》12月14日报道,最近,在巴格达郊区的一个垃圾场里,该报记者发现了其中的400页档案。当时,垃圾场的一个工作人员正在用它们生火,准备做一顿熏鲤鱼“大餐”。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军用地图等机密。
. l$ H$ Z+ z( @7 e p) R% L4 P2 C5 U 据说,这批档案是和其他大批材料一起,被一名伊拉克承包商从美军基地运到垃圾场的。那名准备用档案生火做饭的工作人员表示,他根本不知道档案上写了什么;在过去几周,已有大批战争材料化为灰烬。
1 i# k# D, E! Y7 q/ q. N “我们能拿它们怎么办呢?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毫无用处,不过我们知道它们对美国人来说非常重要,因此烧了为妙。”这位工作人员说。
* h( ^$ e( X- ^' G 这些本应随着美军撤军被销毁的档案,证实了发生在哈迪塞镇的惨案。这一事件让伊拉克人憎恨美军,因为直到今天,还没有一名屠杀者受到惩罚。
. |2 ~9 s7 s E+ w1 e 驻伊美军发言人巴里·约翰逊上校表示,这批档案至今仍未解密,因此发现后应将其销毁。“虽然它们被以不恰当的方式丢弃,然后被重新发现,但我们仍然无权谈论里面的机密信息。”) H% s: P% e( L# n C
战争让士兵失去人性 m" B2 x( N! f& s/ P/ k& l0 x
惨案发生时驻扎在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的美军指挥官托马斯·卡里克上校,向军方调查人员描述了他目睹的惨状。“喉咙被切开的尸体,有的被砍了头……”
. V* f6 ^7 t B0 U 这批被丢弃的档案显示,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的精神状态极不稳定。卡里克上校表示,检查站会遭到手榴弹的袭击,造成伤亡。“你知道,这种事情有时就是平民干的……”
: g; F h U0 B# G* d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战争让士兵失去了人性。当无法确定面临的危险时,向平民开枪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 z; \2 e9 z* m$ O- q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称,在执行任务时,如果美军士兵觉得将受到攻击,他们会先开枪,然后再喊话,往往会误杀平民。如果海军陆战队的士兵被藏在一栋建筑物内的人袭击,他们通常不会费时费力找到袭击者,而是一下子将建筑物夷平,很可能伤及无辜。
5 M% y- p0 e0 \) c7 c. v5 B0 ]2 \, w “当一辆车越过警戒线还不停下时,海军陆战队士兵便会朝其开火。会有无辜的人被打死。”名叫爱德华·萨克斯的美军军士长说。& Q+ \5 x2 j' y0 C
萨克斯说,他和战友们不理解为何有那么多伊拉克人在检查站前仍不停车。他的猜测是:他们是文盲,或者眼神不好。8 Z% t- F. M7 N
名叫约翰·勒杜的美军上校说:“他们一直朝检查站走来。很难想象接下来会有什么事发生。”
% y: b' J8 ?* {* R 炸弹袭击引发惨案0 d* b1 A* a2 t1 `
2005年,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团从加利福尼亚的潘德顿军营出发,来到伊拉克安巴尔省。该团第三营K连被派驻哈迪塞镇,许多士兵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到伊拉克服役。
' H( }, _1 F$ x' U4 M' Q U 安巴尔省是反美武装的大本营,在此活动的逊尼派和外国雇佣兵一直试图将美国人赶出伊拉克,消灭尽可能多的美国人。伊拉克战争打响后阵亡的4483名美军士兵中,有1335人死在安巴尔省。1 H% v8 @2 C D8 _5 y: I @
海军陆战队第一团到伊拉克的前一年,即2004年3月31日,美国“黑水”公司的4名职员在安巴尔省费卢杰被打死,尸体被焚烧,其中两具被挂在一座大桥上。数天后,美军开进费卢杰。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军同反美武装不断激战,安巴尔省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惨烈的战斗让许多美军士兵的精神濒临崩溃。
& u" V" X3 S3 j) {. i/ n2 R 所有这些,为2005年11月19日在哈迪塞镇发生的惨案埋下了伏笔。
0 A. m& j$ G" A+ K( s# T& L( ] 当日晨,K连由4辆车组成的巡逻队在哈迪塞镇遭遇炸弹袭击,20岁的一等兵米克尔·特拉萨斯当场死亡。$ E* a- e" v) \+ b1 C) d
这枚炸弹被装在煤气罐上,用遥控器引爆。
2 B/ \( y* q+ \, { 不久,一辆出租车经过美军巡逻队。美军怀疑车上的人是来查看炸弹的,便命车上的5人下车。5人下车后试图逃走,被美军开枪打死。在接下来的数小时内,另有19人被这些美军开枪打死。
* a0 M- a2 C3 y8 {/ B( W( p9 W P* ~ 事后美军称,被打死者为武装分子,但实际上,当天他们只在一户居民家中发现了一把冲锋枪,没有证据显示这把枪被用来袭击美军。4 J9 E1 E. ~% ~# q5 B' C& G9 B
伊拉克无法追究屠杀者( c. T& p$ ]0 N* b* h
据网络杂志《沙龙》报道,事发第二天,住在事发地点附近的伊拉克记者用录像机拍下了满是鲜血的现场。后来,录像通过伊拉克一个人权组织转交给美国《时代》周刊。《时代》周刊记者就此事询问海军陆战队,对方的新闻发言人杰弗里·波尔告说:“这是‘基地’组织造的谣。”对于那些受害平民,美军称,他们“死于路边炸弹”。2 ^4 Y! B6 n' l' p
2006年1月,《时代》周刊采访了哈迪塞镇居民,目击者证实这是一起血腥杀戮。$ V+ p2 Q3 ^! W- T6 b1 l8 U
报道刊出后,美军于当年2月至3月进行了为期3周的调查。调查由格雷戈里·瓦特上校负责。调查报告从未公开,《纽约时报》设法从一位高级军官那里获知了部分内容。! h. a$ d4 R9 [# b. M
根据这位军官的说法,尸检结果显示,24名死者都有被枪杀的痕迹,绝大多数枪伤在头部和胸部,这难以用路边炸弹来解释。这位军官用“处决式”一词来形容惨案。/ f2 l; m7 w. }$ a. y: D5 ^6 g
事发几个星期后,海军陆战队向15名受害者的家属支付了赔偿金,标准是每名受害者2500美元。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条例规定的最高赔偿额度。其他受害者因有“敌意行为”而不予赔偿。
3 j6 W( z0 v# f% e& A5 g* H3 ]+ r; h 由于伊拉克临时政府和美国签署了驻军协议,伊拉克法律无法追究此事。* P8 d: D7 i# g9 A* s9 g% k
2006年5月29日,《时代》周刊报道了调查结果,称美军有3名涉案军官被撤职。据《纽约时报》报道,共有6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受到指控,其中一人被判无罪。美国军事法庭明年将继续审理此案。
: S k0 ?5 J1 n. x7 p: r 面对惨案,美军高级指挥官不惊讶
+ @, U" b$ V% Z& ]& Y) m! a2 C 在2005年11月19日的炸弹袭击中受伤的美军士兵詹姆斯·克罗森表示,哈迪塞镇的女性和儿童经常为反美武装通风报信,以便反美武装设伏,因此,他对被杀的伊拉克人毫无感情。“这些人中大概有一半是坏人,谁知道呢?在这么遥远的地方,天气又热……你简直无法控制自己。”* Z% N1 }3 D4 f" O; V p- {7 _
在炸弹袭击中身亡的美军士兵米克尔·特拉萨斯的父亲表示,儿子的战友告诉他,遭受路边炸弹袭击后,有反美武装分子利用平民做盾牌发起攻击,这些美军士兵被迫还击。
6 B7 L2 x0 a, ~/ `) ^+ @; H 美国国内有人为参与屠杀的美军士兵辩解,说他们精神压力太大,导致惨剧发生。对此,美国时事评论员莫莉·伊文斯说:“这次就不要用精神压力做借口了。”8 ?: ~$ {5 o$ T4 n+ L$ \9 @. F
最近被发现的这些秘密档案显示,当时美军一些高级指挥官对哈迪塞镇惨案并不感到惊讶,没有立即下令调查。美军驻安巴尔省指挥官史蒂夫·约翰逊将军说:“这(指平民死亡)经常发生,不仅是伊拉克西部地区,整个伊拉克都这样。”他将这种现象形容为“军事行动的代价”。0 T, z5 K' ]) {6 I4 m
约翰逊将军在接受军方秘密调查时说:“如果我坐在美国国内的办公室里,听到有24名伊拉克平民无辜被杀,或许会感到震惊。但在此时此地,听到这种消息,我觉得这是特殊情况下军事行动付出的代价。”
/ j, F# n3 v6 Y. i! j% ~" I8 I
3 W% N- n$ L) h0 ~+ t% g7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