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回复: 0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达成9.5亿美元破产融资方案(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22: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1月19日午间消息,柯达周四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并已从花旗集团获得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为18个月。
  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加强其在美国和海外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货币化,妥善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公司近几年在数码与原材料技术方面均有投资,2011年数字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75%左右。
  柯达已从花旗集团获得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为18个月,用于改善流动性以及运营资本。贷款额度还需要获得法庭批准并有一些前提条件。该公司相信,在破产期间,公司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公司将继续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柯达预计将继续支付员工薪水和福利,并维持消费者的服务项目。柯达在海外的子公司不受破产保护条款约束,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未偿债务。柯达及其在美国子公司承诺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破产后欠下债务。
  随着胶片行业竞争对手的崛起和数字技术的兴起,这家有着131年历史的公司数十年来一直在苦苦挣扎。它原本希望转型为打印机厂商,并展开最后一搏,但由于胶片业绩下滑,加之退休员工产生的负担过重,导致这一尝试最终被证明太过昂贵。
  提交破产保护对CEO彭安东而言是一次打击,他此前曾经负责过惠普(微博)的打印机业务。但由于未能在柯达延续惠普时的辉煌,导致柯达市值蒸发了70亿美元。
  柯达于1月19日上午被传出正准备任命首席重组官,以帮助该公司确保在破产程序中保持必要的资金。此前曾尝试出售一系列专利以获得急需的现金,但并未成功。此外有传闻称,柯达正在与包括花旗集团在内的贷款银行谈判,希望获得约10亿美元的“破产债务人融资”。
  此外,柯达于本周三对三星(微博)电子提起诉讼,称三星电子的Galaxy Tab平板电脑侵犯了该公司的专利权。这是柯达第二次对三星电子提起专利权诉讼。在此前的专利权诉讼中,三星电子支付了5.5亿美元与柯达和解

柯达与富士:胶片双雄的冰火两重天

  冰火两重天
  柯达与富士,黄色与绿色,胶片时代的一对老冤家,曾经主宰全球影像市场,伴随着数代人的成长。进入数码时代后,两家传统霸主同样遭受过冲击,但眼下的命运却截然相反,一家欢喜一家愁。
  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在纽约依据《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对于成立131年的影像巨头柯达来说,辉煌的历史终于走到尽头。柯达股价在过去一年累积下跌了88%,目前仅为0.55美元,市值不到1.5亿美元。
  同一个月,富士胶片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消费电子展(CES)发布了重量级单电相机X Pro 1,并正考虑投资陷入财务丑闻的传统光学公司奥林巴斯(微博),借此扩大光学业务。目前富士市值将近120亿美元,全年营收接近500亿美元。
  同样是传统胶片厂商,同样遭受数字影像冲击,为何柯达和富士走出了两条完全相反的轨迹,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命运?
  数字先驱者
  柯达是胶片时代毫无争议的霸主,但同样也可以说,“成也胶片,败也胶片”。胶片带给柯达辉煌的历史、无限的荣光、巨额的利润,导致他们迟迟不愿走出这个安乐窝,对数码影像反应迟钝以至于被市场所抛弃。
  1975年,柯达实验室研发出了全球首台数码相机,1991年推出基于尼康技术的首款数码单反DCS 100,几年后又推出首款傻瓜(Point and Shot)数码相机。可以说,柯达是数码影像的发明者。
  如果柯达不那么沉迷于胶片带来的巨大利润,而利用自己的领先技术,大力开发数码相机业务,或许如今的市场仍然是柯达独大的局面。但结果却正好相反,数码相机的发明者却最终被市场所抛弃。
  当时的柯达高层对数码影像技术存在两方面的顾虑:一方面担心数码影像会蚕食胶片市场,冲击公司的巨额利润;另一方面认为打印照片是人们保存记忆的首选手段,对照片冲印市场恋恋不舍,对数字化时代准备不足。
  炸楼也没用
  2000-2003年,柯达胶片利润下滑了70%。直到这个时候,柯达才意识到数码已经是大势所趋,当年柯达宣布停止投资胶片业务,开始寻找转型之路,更在2007年为表决心炸掉胶片大楼。但这个标志性举动并未给柯达带来市值改变。
  虽然柯达在数字传感器技术方面曾占据领先,但他们却始终未能将创新转化为实际商机。柯达的数码相机也曾在美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由于技术更新缓慢,价格缺乏吸引力,在佳能、尼康、索尼等日本厂商的围剿下,销量持续下滑。
  而在传感器技术方面,柯达的研发进展也非常缓慢。虽然柯达CCD色彩成像技术上仍有优势,但始终未能有效解决高感问题,此外价格也居高不下,目前只有莱卡等少数厂商还在使用柯达的CCD。数码单反已经普遍采用CMOS传感器,而CCD市场也被索尼、富士等厂商占据。
  曾打造全球首款数码相机的柯达在2005年不得不宣布放弃数码单反,随后又在2006年将数码相机转让给新加坡Flextronics,彻底退出了数码相机市场。去年11月,柯达更将CCD传感器部门出售给了私募公司Platium Equity。数码技术的创造者柯达却被数码时代所率先抛弃。

  富士做医疗

  而在胶片时代始终被柯达压着一头的富士,他们在数字化道路上则要坚决得多。虽然直到1997年才推出首台民用数码相机,但自从1999年研发出Super CCD技术后,富士就一直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数码业务。2002年,柯达产品数字化比例只有25%,而富士已经达到了60%。
  与柯达一样,富士的胶片业务也受到了数码影响的明显冲击。但富士并未留恋昔日的荣光,而是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转型。2004年开始,富士大规模收缩胶片业务,进行全球大规模裁员。
  胶片不再是富士的核心业务,为了拓展数码相机市场,他们大力研发Super CCD技术,将相机制造从日本仙台转移到中国苏州,以降低成本。富士的CCD具有独到的技术优势,而且也是日本乃至全球少数几家完整掌握数码相机技术的厂商(富士、索尼、佳能、适马)之一。
  富士还通过收购进军利润丰厚的医疗市场,目前他们的医疗业务包括了药品研发、放射器械、医疗光学仪器,甚至还进入了化妆品市场。2008年开始,富士决定将医疗作为未来业务重心,影像业务所占比重降至三成以下。

  押宝打印机

  或许是柯达在胶片时代过于成功,他们的转型之路颇有些“船大难掉头”的感觉。在数码已经明显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柯达仍然不愿放弃冲印连锁市场。2002年,柯达中国冲印店数量高达8000多家。虽然柯达后期曾采取措施重组这些店铺,但也耗费了宝贵的大量资金。
  除了数字影像方面毫无起色之外,早在2003年,柯达就开始在商业印刷和医疗影像方面进行了扩展和收购,但却收效甚微。2005年,曾在惠普(微博)领导打印机部门的彭安东(Antonio Perez)出任柯达CEO。
  彭安东希望将自己在惠普的打印机成功轨迹延续到柯达,最近数年柯达一直在大力发展打印机技术。但随着打印机从喷墨转向激光,缺乏技术优势的柯达始终未能占据市场。
  此外,柯达顽固地相信,消费者拍摄完照片后会选择打印保存,因此一直看好照片打印和终端市场。但随着互联网进入社交时代,用户更习惯以数字形式保存照片,并通过网络进行分享。柯达错误预判了市场发展方向,再次错过转型机会。

  破产非末日

  申请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柯达的末日,通用汽车等美国知名公司都曾经申请破产保护,在重组之后又再次上市。根据柯达提交的破产文件,他们已经从花旗集团获得了9.5亿美元资金,并委任FTI咨询公司对进行破产重组。
  在提交破产之前,柯达向苹果、HTC(微博)、三星(微博)等公司提出专利诉讼,认为这些公司侵犯了柯达数码成像技术专利。虽然这些诉讼未能挽救柯达破产的命运,但却显示了柯达最有价值的资产。
  外界认为,虽然柯达市值不到1.5亿美元,但作为数码影像先驱,柯达的专利至少价值30亿美元。去年8月,柯达宣布逐步出售1100项数码技术专利,但却因为破产危机而无法获得合适的报价。
  鉴于柯达依据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法庭可能会对柯达的专利技术进行拍卖,这更有利于售出高价,去年微软(微博)、苹果、谷歌(微博)争抢北电网络专利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后成交价是起拍价的数倍。
  此外,破产之后柯达还可以摆脱沉重的员工福利负担,轻装上阵进行重组。未来柯达可能会分拆成数个部门:传统影像可能会成为一个独立子公司,从事胶片等小众业务;打印机业务会成为柯达的主要部门。
  富士惜柯达
  今年1月的CES,新浪科技在拉斯维加斯参加了富士产品发布会,并参观了富士展位。富士美国总经理凯斯"贝克(Kayce Baker)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富士对柯达的状况感到非常遗憾,希望柯达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她表示,作为胶片时代的竞争对手,两家公司都遭受了从胶片到数码的冲击,但富士进行了更为坚决的转型,也选择了明确的业务转型道路。目前医疗业务已经成为富士的现金牛,在雄厚的财力支持下,富士才能继续投入研发数码相机业务。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也不是胶片的终结。虽然胶片已经不再是主流,在电影领域还存在较大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柯达、富士、伊尔福等企业仍在继续生产,未来的胶片可能会成为价格昂贵的小众精品(Boutique)市场。
  百年辉煌,终有尽日。一个占据百年技术领先的巨无霸企业,因为无法适应市场潮流和技术更新,而在十年内迅速衰败乃至破产。柯达的辉煌和沦落已经成为了商学院的经典教材。未来走过破产的柯达,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