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5|回复: 6

临清肘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8 20: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百立 于 2012-1-28 21:28 编辑

     临清肘捶
肘捶是一种拳法,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因其能够了巧妙使用多种肘法、拳法而得名。
  百余年来,肘捶拳法经六七代弟子传习延伸,受到鲁西、冀东等地人民的喜爱。近年来,肘捶不胎记在各健身点推广传授,而且武校也开设肘捶课程,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东槐和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家道殷实,秉性豪放,幼承家教,勤奋好学。据传少林寺一腐和尚曾传其拳法,后又游历四方,以武会友,经多年研究,创编了立意精深、法度严谨、简明实用的肘锤拳法。
    肘捶主要有:十趟捶(又分老十趟捶和新十趟捶,或称为长十趟捶和短十趟捶)、四季捶、八方(卦)捶等等。两通(亦称两拖)作为基本工练习,练习时双拳要前后左右兼顾,上下呼应,有招有架,步法有进有退,脚不离地(成擦步进退,因而又称擦步肘捶),意在落地生根,攻中寓防,攻防结合。无论是两通还是十趟捶都可单练,也可对练。习练者皆可根据自身学识、条件去揣摩其中奥妙,达到健体、防身、修身的统一
    肘捶第五代传人申效生通过多年的努力,申孝生将“新、老十趟”肘捶全部掌握熟练,并且整理成了书籍。肘锤入室是非常严格的,肘捶一派收徒颇有特色:首先作为师傅,在收徒后,必须要将徒弟带在身边,此外,按照我国传统的拜师方式,逢年过节,徒弟带点礼物来“孝敬”师傅是人之常情,而这在肘捶门中,这却是“大忌”,更严格的是,想成为肘捶门的传人,必须经过一到三年的考察期。

  肘捶门之所以这么严格,主要是为了肘捶的名声考虑的,正因为如此,如今在临清,真正有资格可以学习两套肘捶的人也并不算多,第五代传人申孝生至今有徒弟六七十位,但是真正有资格成为“入室弟子”并可以学习肘捶的,也不过仅仅十位而已。 

  首先,申孝生和肘捶没有师承关系,第二,因冒名顶替山东省非遗传承人被举报到山东文化厅,详情见(尊敬的领导: 您好!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网站上公布的第三批非遗传承人名单,我认为临清肘捶传承人申孝生有虚假。肘捶的创始人张东槐是我的祖父,作为一门传统武术,我们有传承宗谱,而申孝生和我们没有师承关系,他练的和我祖传的肘捶不一样,不论是从基本功还是拳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我们联系方式留下,请领导核实,给我们一个清白。张东槐嫡孙 张由勇 15863523021 肘捶第三代弟子 王清风 13508938845 肘捶第五代弟子 曹进贵 13963582339 )  
    现在 在肘捶的发源地瑶坡,还有其他分支焦庄,临清十长屯都有传授。
    如今,临清肘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通过了省内相关部门的验证,并上报给了国家体委等部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2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百立 于 2012-1-28 21:18 编辑

     临清肘捶门传奇


这是一个颇为神秘的门派,它起源于临清的某个望族世家,与中国人固有的侠义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走的是刚猛一派,用起来却颇有些太极八卦的感觉;它发展于乱世,曾名扬于京沪,但是如今大部分门人却隐于临清一隅,过着平淡的生活。这就是临清肘捶门,一个渐渐的被人们遗忘的功夫。
    现在,90%的肘捶门人仍然居住在山东
临清古城里,他们都期盼着临清肘捶能够像少林拳、太极拳那样传遍大江南北,再创当年肘捶门的辉煌,但是,这些肘捶门人也知道,肘捶传人,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近日,记者来到了临清肘捶门人申孝生的家里,听他讲述了肘捶背后的风雨往事。
    1 力战恶霸创立肘捶门
    肘捶的创始人名叫张东槐,1844年出生于临清与冠县交界的唐元乡瑶坡村。据《临清县志》记载,张家在当地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张东槐的父亲张汝滨为邑痒生(即府州县学的学生,相当于秀才),写得一手好字,颇得当地知县的赏识。不仅如此,张汝滨还精通易理和中医,在当地是有名的大夫。
    张东槐出生后,跟着父亲学过周易和医学,还曾经跟着伯祖父学习一些拳脚功夫。在当时的瑶坡村,除了世代望族张家之外,还有另一个颇有点“黑社会”背景的家族。
    “在当时的村里,有俩兄弟,算得上是当地的恶霸了,一个叫七阎王,一个叫八大王。”申孝生,临清肘捶的第五代传人,也是目前肘捶门中掌握了所有肘捶技法的唯一传人。说起自己的祖师爷张东槐,65岁的申孝生颇有些激动:“这俩恶霸会点功夫,就专门欺压村里的果农。”
    有一年,这俩恶霸看中了村里一对孤儿寡母家的果园,开始不断的欺负他们,要其交出果园。而此时的张东槐,虽然会点功夫,却知道自己的功夫未必能对付得了恶霸。于是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到处寻找名师侠士,去跟他们学习各种武术,并自创了一套功夫。
    几年后,学艺归来的张东槐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教训了那两个恶霸。“当时祖师爷跟他俩一交手,所有围观的人都愣住了,因为祖师爷的功夫很独特,看起来像是太极八卦那种推手,但是速度快,力量猛,把俩恶霸打的从此不敢回村了。”申孝生说,张东槐的这套功夫,就是后来的肘捶。
    张东槐行侠仗义,利用自己独创功夫击败恶霸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当地,因此许多年轻人都愿意拜在张东槐的门下,求张东槐教授这门功夫。肘捶之名,也因此传播于整个鲁西地区。

2 末代武举拜入肘捶门下
    临清人自古就有尚武习俗,舞枪弄棒在这里不是稀罕事儿。临清的拳种,创建历史最久远的当属五代十国的潭腿,而明清时期,六步大架(大鸿拳)、肘捶、梅花拳和二郎拳等都在当时名噪一时,临清也由此成为鲁西武学圣地。
    在这样一个尚武习俗颇浓的地方,张东槐独创的肘捶,在创立之初难免要遭到“挑战”。“来挑战的人很多,其中有的人是希望切磋印证功夫,也有的就是想灭了肘捶的威风,把这门功夫彻底灭掉。”申孝生说。在来挑战张东槐的人中,最大的“腕儿”,莫过于晚清末科武举人于跃周(一说为于跃舟)。
    1893年的一天,于跃周来到张东槐家的药铺,见张东槐正在柜台后抓药,于是毫不客气地走上前去,将一枚铜钱拍在柜台上说:“掌柜的,给我抓服药。”说完转身就走。
    张东槐低下头看时,发现这枚铜钱已经被嵌在了柜台内。“这就是叫板,给祖师爷下战书,其目的就是试试祖师爷的功夫和胆气。”申孝生说,当时的张东槐只说了句:“留步。”随后一掌拍在柜台上,原本已嵌在柜台上的铜钱弹了起来,张东槐顺手抓住铜钱塞给了于跃周。
    于跃周刚接过铜钱,顿感一股力量将自己托起,自己彪壮的身体给身材瘦弱的张东槐提到了柜台里,手法之快令于跃周大惊失色。这时于跃周才明白,自己遇到的是个“硬手”。“后来于跃周又找来朋友,当时的临清捕头刘汝勤,结果哥俩被张东槐打得落花流水。”申孝生说,几次争斗后,于跃周和刘汝勤都被张东槐的为人和功夫所折服,最终拜在张东槐门下,成了肘捶门的第二代弟子。一时间来学肘捶的人,更多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20: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绝世武功在乱世中得到推广
    时势不但可以造英雄,还可以更好的推广功夫。当年霍元甲、陈真等人无疑是被时势造出的英雄,而他们的迷踪拳,则是被时势造出的功夫。同样的,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肘捶,也在乱世中,得到了“推广”。
    1898年,山东聊城冠县发生了“梨园屯教案”,而案发地距离瑶坡村,不过十几里地之遥。没人能够说得清张东槐是否参加了这次教案,但可以确信的是,张东槐的弟子们,一定有人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并且为张东槐带来了一场大麻烦。
    申孝生告诉记者,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年仅57岁的张东槐“获疾而终”。后有江湖传言,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张东槐自杀,以自己一命来换取佑护门下义和团弟子的生命。东槐公的“义举”也因此在临清当地流传。
    张东槐过世后,他的两个弟子于跃周和刘汝勤接过了肘捶传承的重任,开始在临清地区广收弟子,传授肘捶。不单如此,二人还挑选了几个资质不错的弟子一起拆解肘捶,将原本张东槐传下的“老十趟”共210捶的肘捶简化成了新十趟肘捶(共计130捶)。
    于跃周和刘汝勤所收的弟子中,资质最为聪颖的,莫过于周子岩(名松山,子岩为字)。据临清老一代人回忆,周子岩家境本不错,父母给他留下了十余顷田,只要周子岩稍微用心打理一下,自己一辈子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偏偏周子岩却颇有点“武痴”风度,接手产业后不管不问,每日里就是到处拜访武学高手印证肘捶功夫,家境也因此败落。
    1928年第一届国术考试,身手不错的周子岩结识了当时的国考裁判,后来大成拳的创始人,我国知名的武术家王芗斋先生。“王芗斋在上海开办了一个国术班,就邀请周子岩来学。”申孝生说,在周子岩学了一段时间后,王芗斋开始关注起这个山东汉子来了。“有一天,周子岩给王芗斋表演了一套肘捶,王芗斋就很感兴趣,非要跟周子岩比试一下。”彼时的周子岩,不过是国术班中的一个旁听生,而王芗斋成名已久,又是大学教授,二人的较量,高下立分。
    “后来周子岩就想,跟你这教授比,我只要不被你打倒就算赢了。”而王芗斋则觉得,以自己的功夫,制服周子岩这个毛头小子应该是轻而易举。二人斗了大半个时辰,周子岩凭着肘捶只守不攻,愣是跟王芗斋打了个平手。
    据申孝生讲,从那以后王芗斋便离开了上海:“当时上海的小报还有报道,说是周子岩以肘捶战平了王芗斋。可能王芗斋也觉得丢人吧,拿不下一个后生小子,于是就去了北京。”而周子岩则回到山东老家,继续练习自己的功夫。
    1940年,王芗斋在北京创建大成拳研究社。“后来周子岩就收到王芗斋的邀请,去了北京。”在北京,周子岩成为了王芗斋的大弟子,主要的任务就是应付前来挑战的高手,同时也学习大成拳。
    4 点到为止,折服师弟
    据说周子岩一到京城,便以肘捶折服了王芗斋门下的众多弟子。
    “当时王芗斋手下有个弟子,功夫不错。王芗斋对他介绍周子岩时,就让这些弟子喊周子岩师兄。”这位弟子颇不服气,于是私下里找周子岩挑战,而这挑战的过程也很有意思。
    据申孝生讲,当时中国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与现在的击剑运动有点类似:“大家手上抹上白粉,穿上护具交手,比赛结束后看谁身上被击中的白点多,谁就输了。”一场比斗下来,周子岩胸口上被对手按中了两掌,而对方身上却没有被击中的痕迹。于是这位弟子很得意的跑去找王芗斋。
    “当时这个弟子护具也没脱就过去了,说,师傅,我把周子岩打败了。”王芗斋有些不信,在他看来,周子岩的肘捶功夫已经炉火纯青,根本不可能被弟子打败。于是他让弟子去把周子岩叫来。“等这个弟子转身的时候,王芗斋看到他背后全是王芗斋打的白点,也就是说,在交手过程中,周子岩神不知鬼不觉的打了对方几下,而对方却浑然不觉。”王芗斋明白,这是周子岩在给师弟留个面子。而师弟在看到自己后背的白点后,也被周子岩的功夫和人品所折服,心服口服的称周为大师兄。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20: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5 为补全套路进京学艺
    作为肘捶门的第五代弟子,生于1944年的申孝生,自幼受到了临清当地尚武之风的熏陶,对于武术颇感兴趣,27岁那年,他拜入了临清肘捶第四代传人张铎、胡士铭门下,成了二人的入室弟子。
    “学了几年我才知道,原来师傅的肘捶没有学全,只学到了新十趟中的前五趟。”申孝生后来一次无意中听到了师傅们的谈话,得知在北京有一个叫周子岩的老人,是惟一一位全部掌握肘捶套路的人。
    于是周子岩攒够了赴京的经费,前往北京寻找周子岩,希望可以补全所有的肘捶套路。说起当年的第一次见面,老申非常激动,就像是说评书一样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师爷70多岁,听我说要学肘捶,就要我打他一下试试。我心想,他一个70多的老头子了,能受我一拳吗?所以我就出了三分力。”没想到的是,申孝生的三分力打在师爷身上,周子岩却不满地摇头说:“不行,太轻了,用全力。”申孝生于是憋足了力气,一拳重重打向了周子岩。
    “哎呀,谁知道这一拳刚贴近师爷身体,他一抬手,封住了我手腕,接着随势一拖一拽,顿时我就飞了出去,‘咣’的一声,跌到了对面的炕上,差点儿没砸着正在炕上做针线活的师奶。”申孝生说,周子岩这一手功夫也是来自于肘捶,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第一次见到,“我就求师爷把肘捶的全部招数教给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申孝生多次来到北京周子岩的家中,在周师爷的指点下,他学完了连师父也未学完的临清肘捶十趟捶后五趟拳法。几次进京,每次申孝生都要攒好长一段时间的钱才够上路,直到今天,他仍然觉得值得,“要不是我上京找到周师爷,恐怕这临清肘捶就失传了。”
    6 传承之难
    通过多年的努力,申孝生将“新、老十趟”肘捶全部掌握熟练,并且整理成了书籍,但是说起肘捶门的传播,申孝生却觉得有些艰难。
    “肘捶之所以很难传出去,关键在于我们入室是非常严格的。”申孝生告诉记者说,肘捶一派收徒颇有特色:首先作为师傅,在收徒后,必须要将徒弟带在身边,“徒弟的吃喝拉撒睡,全部由老师承担,而且在收入室弟子的时候,老师必须自掏腰包,把自己所有的师兄弟都请到一起吃饭,席间才可以推出自己的徒弟介绍给众人认识。”此外,按照我国传统的拜师方式,逢年过节,徒弟带点礼物来“孝敬”师傅是人之常情,而这在肘捶门中,这却是“大忌”,更严格的是,想成为肘捶门的传人,必须经过一到三年的考察期。
    申孝生说,肘捶门之所以这么严格,主要是为了肘捶的名声考虑的:“肘捶是一套杀伤力非常大的功夫,如果你的弟子人品不行,学了这功夫就等于是危害社会,所以祖师爷当年就把人品作为收徒的第一要素。人品不好,就算资质悟性奇佳,也不能收入门内。”
    正因为如此,如今在临清,真正有资格可以学习两套肘捶的人也并不算多,已经65岁的申孝生至今有徒弟六七十位,但是真正有资格成为“入室弟子”并可以学习肘捶的,也不过仅仅十位而已。“十个徒弟,脾气也各不相同,但是人品都没得说,最长的考察了三年,最短的也考察了一年多,这才引到我自己门下,教他们肘捶。”
    如今,临清肘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通过了省内相关部门的验证,并上报给了国家体委等部门。“最终能不能成为非物质遗产,还要看看再说,但是说真的,肘捶这个东西,想找个门人真的很难。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20: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百立 于 2012-1-28 21:05 编辑

解密世人少见肘捶门 遗憾传承人断层拳谱渐失传[图文]

  最后的肘捶
  90%的肘捶门人现在仍然居住在山东临清古城里,他们都期盼着临清肘捶能够像少林拳、太极拳那样传遍大江南北。
  尽管临清肘捶继临清潭腿、田庙查拳之后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肘捶门人们知道,武术,尤其是这套世人少见的肘捶,传承之人可遇不可求。  

  说起三十年前与师爷周子岩交手的那段经历,64岁的申孝生像是在说评书:“师爷让我出招,我心里合计,一个70多岁的老头子有什么厉害的,于是只用了三分力气,朝着师爷迎面就是一拳,不料师爷说‘太轻,再来!’我只得手上再加了些劲。这一拳刚贴近师爷身体,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抬手,封住了我手腕,接着随势一拖一拽,顿时我就飞了出去,‘咣’的一声,跌到了对面的炕上,差点儿没砸着正在炕上做针线活的师奶。”
  那一次交手,申孝生对周师爷的身手由衷敬佩:“没想到周师爷都七十岁了还有这么大力气,可见他的功力之强。”他千里迢迢寻访周师爷,为的就是要继续学完本门残缺的肘捶拳法,接下来的几年里,申孝生四次来到北京前门外珠市口周师爷的家中,在周师爷的指点下,他学完了连师父也未学完的临清肘捶十趟捶后五趟拳法。四次进京,每次申孝生都要攒好长一段时间的钱才够上路,直到今天,他仍然觉得值得,“要不是我上京找到周师爷,恐怕这临清肘捶的后五趟拳就失传了。”


  寻找
  申孝生无意中听见长辈们提到,一位叫周子岩的师爷住在北京前门外,便将地址暗暗记在心里,有了去北京寻访师爷的打算
  鲁西门户临清,隶属聊城,尽管当年“漕运万艘,市肆摩肩”的繁华景象已一去不返,但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元代的古运河以及城中的古建筑,无不向人昭示着这座古城几千年来的厚重历史。临清人自古就有尚武习俗,舞枪弄棒在这里不是件稀罕事儿。临清的拳种,创建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始于五代十国的潭腿,而明清时期,六步大架(大鸿拳)、肘捶、梅花拳和二郎拳等都在当时名噪一时,临清也由此也成鲁西武学胜地。

  据史料记载,从1851年至1900年间,鲁西的武、文举比例平均为1.22∶1,而当时的整个山东省武、文举比例仅为0.57∶1。明清年间,聊城地区曾出过武状元和武探花各1人,武进士8人,这个比例在山东省武举比例中同样位居最高。距离临清不过25公里的冠县,便是义和团运动的导火索——“梨园屯教案”事发地点。江湖上传闻,义和拳民所使用的拳法中,临清拳法就占了大多数。
  申孝生是临清肘捶门派第五代传人,从入肘捶门至今已有37个年头。在临清,流传着一句话:欲入武门中,先练(临清)潭腿功。申孝生自然也遵循这个习俗,7岁便拜在临清潭腿名家张子龙门下,习练谭腿和查拳。练到15岁时,师父将他送到了临清摔跤名师洪泽普那里学习摔跤,5年之后,他又跟随李庄的舅父李义明学习梅花拳。直到1972年,27岁的申孝生才进入肘捶门派,成为临清肘捶第四代传人张铎、胡士铭的入室弟子。
  申孝生和很多师兄一样,经历了一年的考验才正式开始习练肘捶拳法。两位师父是叔伯师兄弟,轮流教授弟子们武功。申孝生很迷恋这套独特的拳法,他觉得,这跟之前所练的内家拳有些不同:肘捶讲求封打合一,封即是打,打也是封。师父们在作对打示范时,申孝生只看得见师父们出手迅捷,却看不清交手那一招具体是用怎样的招式。肘捶还有一处也显得与众不同,即单练时手形为拳,对练时手形为掌。虽然动作身法形如太极推手,但却是讲求“磨盘肘”、“拖侧腿”,并且拳法动作主要是以搂、挑、劈、转环为主。
  申孝生对每一招都学得很尽心,不过他发现,师父教着教着便不往下教了,仔细一琢磨,最后一式不像是整套拳法的收势。难道后面就没有了吗?申孝生不解,心里多了一个疑团。
  一日,师大爷叶书瑞与两位师父闲谈,申孝生正好也在场,无意中听见长辈们提到,一位叫周子岩的师爷住在北京前门外,便将地址暗暗记在心里,有了去北京寻访师爷的打算。
  早年民间传授武学,常以口传心授,徒弟们只管记在心里,不作什么书面笔记。师父胡世铭倒也有心想把肘捶的拳法和心法用文字记录下来,自然就把这个事交给读过几年书的申孝生。但除了五趟捶的拳法,申孝生觉得能够记录下来的东西实在太少,肘捶拳法中到底还包含了什么?于是,当他攒够了钱,就悄悄进京寻访临清肘捶第三传人周子岩。
  在周师爷这里,申孝生对本门肘捶有了大体了解。原来,肘捶涵盖的拳法套路包括了形意、八卦,整套拳法一共是十趟捶,老十趟每趟为21捶,共210捶;新十趟每趟13捶,共130趟捶。申孝生一面悉心聆听周师爷解释哪些招式属于太极,哪些属于八卦,一面用笔仔细记录。回到临清,他将进京寻访周师爷一事禀告了两位师父,师父们非但没生气,还夸赞他有心钻研本门武学。两位师父决定,下一次亲自带着申孝生进京向周师爷求授失传的肘捶拳法。此后几年中,申孝生又去了两回京城,每次回来都受益非浅。周师爷得知这个年轻人进京的路费都是自已省吃俭用攒够的,大受感动,将毕生所学倾囊相传,同时给申孝生引荐了隐居在临清的另一位肘捶传人—师父刘汝勤之侄刘三星的高徒贾振声。
  带着周师爷的厚望,申孝生回到临清,费尽周折寻访到了师叔贾振声。久离江湖的贾振声始终闭门谢客,推托不再过问门人之事,申孝生软磨硬泡,天天到贾师叔家里嘘寒问暖。精诚所至,终于有一天贾师叔开了口,答应每天上申孝生的家里教授。贾师叔修正了申孝生所学的老十趟捶共210捶的招式,这使得申孝生武艺提高很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20: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百立 于 2012-1-28 21:07 编辑

断层  
1898年秋天,大批拳民以义和拳的名义聚众攻打邻村的教堂,当地人谈义和团色变,又因肘捶与义和团有千丝万缕联系,这套肘捶拳在传承中因此也受到了阻碍。

  滔滔运河水,伴随着临清肘捶传了一代又一代。然而,现在的临清肘捶,除了每年元宵节和农民运动会上市民们才有幸一睹它 的真容外,肘捶究竟有多厉害,连当地人也不得而知。师父师爷们口中所传的本门肘捶历史是否真实?在申孝生接过掌门人衣钵后,一生做事谨慎的他更有了考证整理肘捶历史脉络的想法。
  1988年,申孝生开始走访传说中的肘捶祖师爷、创始人张东槐宗师的老家——距离临清城南15公里,与冠县交界的唐元乡瑶坡村,从张家的家谱和拳谱中寻找与肘捶相关的历史,这一行动也得到酷爱武术的临清市前体委副主任花俊起的支持。
  两人走村串寨,寻根问源,查阅省志、县志等各方史料,证实张东槐确实是创建临清肘捶门派的祖师爷,并从大量史料中推断出临清肘捶大致创于1874年前后。同时,也从县志和史料中发掘出一些传奇故事。
  清末的临清,并不缺少“尖挂子”(江湖上称武艺高的人)。1893年,临清末科武举于跃周自恃武艺高强,不屑张东槐的武艺,一日前往张家药铺,欲试试张东槐的身手。这天张五爷正在药铺内,于跃周取出一枚铜板,走上前“啪”地一声拍在柜台上,冷冷地说,“大夫,给我抓副药。”说罢扭头便想走。张东槐低头一瞥,铜钱已被来人按入柜台木板内,便知道来者不善。张东槐不慌不忙,轻喝一声,“且留步”,就在于跃周转身的时候,张东槐抬手轻拍柜台,铜钱顿时飞出,随即被他抓在手里,顺手交给了于跃周。于在伸手接铜钱时,顿感一股力量将自己托起,使力却无法挣脱,自己还算彪壮的身体给身材瘦弱的张东槐提到了柜台里,手法之快令于跃周大惊失色。当下,于跃周狼狈离去,心里却不服气。过了不久,于跃周再次上门挑战张东槐,并拉来了自已的莫逆之交,衙门口的捕快班头刘汝勤。张东槐没费多大力气便将两人打得落花流水,接连落败。于跃周终于心服口服,与刘汝勤拜在时年44岁的张东槐门下,成为肘捶门派第二代传人。
  从1874年到张东槐去世的1901年,张东槐精于研习肘捶拳法,并悉心教授于跃周、刘汝勤二弟子。1898年,冠县发生了“梨园屯教案”,这年秋天,大批拳民以义和拳的名义聚众攻打邻村的教堂,拳民的旗帜上都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这与1899年至1900年席卷华北平原的义和团运动有着相同的口号,因而也被认为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史料以及江湖上对义和拳民所使拳法传闻甚多,尽管肘捶也和很多拳法一样,是非入室弟秘不外传,人们多是“只闻其名,不谋其面”,但不能否认距离冠县如此近的临清几大拳种是否都掺杂在了义和拳中。
  从史料上得知,张东槐一生爱收集奇花异草,又开有药铺,其父张汝滨为当时县里的邑庠生,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且拿着朝庭奉禄,这些足以昭示张家的富有,排除了张东槐本人参加义和拳运动的可能,但这不能证明其门人是否有参加的可能。根据家谱记载,张东槐于1901年“获疾而终”,这年正值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对于张东槐的死因,江湖上传闻,很可能是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为保护参与的弟子自杀身亡,否则不会57岁便去世。
  “庚子事变”后,两大弟子于跃周与刘汝勤专心研习师父传下来的肘捶拳法,并将老十趟210捶加以改进,减少了一些重复的招式,使其成为130捶。刘汝勤再把这130捶肘捶拳法传予徒弟周子岩和侄子刘三星。那个年代,当地人谈义和团色变,又因肘捶与义和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这套肘捶拳在传承中因此也受到了阻碍。
  第三代传人周子岩在习练肘捶的同时,常与其他拳手切磋武艺,开创了地方拳种和外部拳种的交流。1928年第一届国术考试,32岁的周子岩结识了江湖上声望很高的国考裁判之一的王乡斋,之后又去上海参加了王乡斋创办的意拳学习班。由于揉合了其他门派心得,回到临清后,周子岩的肘捶拳法更加精湛,并将武艺传与两个徒弟——胡世铭与张铎。1940年,王乡斋在北京举办大成拳国术研究会,周子岩因为家道中落,投奔王乡斋门下,成为其得意门生。


归来
  如果真的将这些绝学埋在心中,不利于肘捶的传承和推广,如果弟子们武德尚好,大可不必落入俗套。最终,三位弟子得到了申孝生的认可,继承了这部份内功心法

  1994年,98岁高龄的周子岩去世,临清肘捶在北京绝迹。尽管老人在北京生活了四十多年,但生前并未收徒,也未将肘捶这套拳法在北京推广,只是将拳法传给了一个儿子和外孙,但这两人均相继去世。当年在临清打出名气的肘捶,难道就走不出临清吗?申孝生有些不甘心。
  周师爷和贾师叔以及诸位前辈们当年言传身授的拳法心得,申孝生从1972年开始就着手整理成文字,由于平时还要兼顾生计,跑车搞建筑的他只能挤出空闲时间来整理,不想这一整理就花了30年。“我把前辈们所说的都记录下来,直到2003年才写完。里面所记载的每一招式,我自己先练,然后经过推敲、考证,抽时间来研究,现在还没有把肘捶全部写成文字,但是十趟捶谱系、套路都已经完成。只是对肘捶的解读还没有全部整理完。现在,肘捶门派创始人的生平,传承,我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
  为了不让这门武林少见的拳术失传,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申孝生就带着四个孩子,自费前往全国各地传授肘捶,现在,肘捶在长沙和深圳已推广开来。
  2000年,大弟子张国庆开山收徒,这让申孝生很是欣慰,并乐滋滋地亲自指导徒孙习练,有一个徒孙就是申孝生自己带出来的。传授归传授,申孝生还是嘱咐大弟子谨遵先辈们的规矩,要先对弟子进行一定时期的考察后才可教授武功。当年贾师叔在指导他时,曾告诫一些绝对不能外传的肘捶技法和口诀,申孝生自是不敢违背,不过他认为,如果真的将这些绝学埋在心中,不利于本门武学的传承和推广,如果弟子们武德尚好,大可不必落入俗套。最终,三位弟子得到了申孝生的认可,继承了这部份内功心法。
  先辈传下来的口诀往往拗口,申孝生在进行整理时,尽量写得深入浅出:“拳皮好学,心法不易学。肘捶的一些心法,不到成年理解不了,现在学武的孩子年纪越来越小了,所以在教学方面我采取的方法很简单,要求步随身换,作用是拉近两人距离,只有手随步行才能成招法。而三法合一就能达到身法、手法、心法节节贯穿。”
  90%的肘捶门人现在仍然居住在临清古城里,但他们都期盼着临清肘捶能够像少林拳、太极拳那样传遍大江南北,尽管临清肘捶继临清潭腿、田庙查拳之后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肘捶门人们也知道,武术,尤其是这套世人少见的肘捶,传承之人可遇不可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2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百立 于 2012-1-28 21:10 编辑

临清肘捶之四季捶、七星捶及三法归一  四季捶与七星捶均为肘捶一部分,四季捶按春夏秋冬分冷捶和热捶。七星捶表现的是人体七个部位(腕臂肘肩胯膝足)打法要点,在十趟捶对练中各部位的属性归结为:头路搂,二路挑,三路,四路劈,五路转环,六路揉,七路抹,八路闪,九路穿,十路掰。四季捶与七星捶均为肘捶一部分,四季捶按春夏秋冬分冷捶和热捶。七星捶表现的是人体七个部位(腕臂肘肩胯膝足)打法要点,在十趟捶对练中各部位的属性归结为:头路搂,二路挑,三路,四路劈,五路转环,六路揉,七路抹,八路闪,九路穿,十路掰。

  三法归一是身法、步法、手法。法无定法,无定而有定,在人自用。观察在眼,变化在心,在千变万化中,难绘其形的条件反射,难以表述的潜在意识的激发,不是身经百战的磨练,默识揣摩的总结,悉心的感悟,难以达到随心所欲的效果。辗转折叠,进退避让,在于脚、腰、的灵动性,随机应变的手法,缺一不可。步正身斜,步斜身正,似是而非,无处不正,无处不斜,以斜制正,以正击斜,无不在三法之中。起点、切入点、跌落点的三点合一不容人的思考。动手便切,落手便跌,恰到好处,不先不后,有节奏的经验,叫做招熟,方是老江湖。

临清肘捶谱系
  张东槐,字萌轩(1844—1901年),别称神拳张五爷。据临清县志记载,张家为当时望族,其父张汝滨为邑痒生,写得一手好字,家谱记载曾受过县令赞赏,现存临清《临城书画》中还珍藏其书法作品。
  张汝滨在当地行医,三十岁得一子张东槐。张东槐因幼年看见一村霸横行乡里,便从小立志学武。学成后回乡将村霸打败,从此以武闻名乡里,因在家排行第五,人送外号“神拳张五爷”。
  张五爷以易医为理,将太极消长、五行生克之法揉合到拳术中,于1874创建临清肘捶十趟捶。肘捶创建之初主以修身养性,在招式取名上较文雅,如前两式为“龙光普照”和“虎威团聚”,其为两通两式,合太极、八褂、五行之精义。
  由于肘捶一开始以对练为主,后代武师附加了几个形意的招式,如伏虎等,但这与普通形意拳有所区别。1893年张东槐收徒于跃周、刘汝勤。后刘、周二人把张五爷套路进行改动,将老套路中的拖侧腿,磨盘肘,改为翻腕挂肘,脚踏八卦,将老十趟21捶改为十趟13捶,以至此后所有的弟子都没能学完全整套捶。
  刘汝勤之徒周松山(字子岩)喜与名家较技而少有失手,1940进京追随形意拳名家王乡斋,成为王乡斋得意门生。周子岩在临清曾收弟子胡世铭、张铎,两位与刘汝勤之侄刘三星的徒弟贾振声先后为第五代传人申孝生的授业恩师。
  申孝生在临清的门人众多,但入室弟子仅十位,如今已有第七代传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