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1 o9 R8 i$ h
我国食品标准被指“内外有别”
# c d B2 Q5 x/ i. p+ F$ N
3 t: \8 X- q( p- d8 C 出口食品合格率超99.8%,内销食品合格率在90%左右;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暴露食品标准滞后等问题
- R* M) [8 M. K% P" T1 c+ o- l+ X! i U
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边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类似食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专家认为,我国食品标准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从严”。" |$ G1 ~. W/ c L8 T
4 e8 v& K8 {1 K2 P
-现象9 g; x6 v' j$ o% R
& S, `. {* h) |5 G+ @
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s5 `$ w: P% W+ @4 K
7 \3 v3 f' x! V( z2 s5 W' J. z. T/ j2 i
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虽然只有九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却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 q# r0 [- c5 M
+ E0 n, D. Y* a F
专家指出,一方面,我国的食品需要“摸高”才能进入国外市场,导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X/ t* J @, s% `
3 ?" b+ J( ~7 Z: T, ]
另一方面,在宽泛标准产生的“洼地”效应下,一些在国外被认定为“不合格”的洋食品,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市场。有些产品在国外被查出安全问题后,面对中国公众的质疑,却因中国的低标准而常“傲慢无礼”。7 @" c( p2 t+ Q6 S# s: V' }$ y
2 n6 i( x% d8 F% e) X; J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对于某些国家而言,食品安全的标准犹如“技术壁垒”,是保护自己国家产业的“利器”。“欧盟几乎是国际上公认对食品安全要求最严格的地区,我国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很难进入欧盟、美国等标准严格的市场。”$ G% i# h3 o7 ^ \! v
9 y: O" x" G z3 N 专家提出,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固守落后的标准,无异于“刻舟求剑”。与造假技术的花样不断翻新相比,某些领域的标准滞后,也造成监管乏力,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B1 f3 X, E/ \% e7 e
* r! ~) l& N3 n( ^4 `0 x( A
案例1
5 }, X& B5 x7 r$ H+ H1 @# k
# ?8 n8 `$ R2 y' x4 S& s% y 据报道,来自瑞典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
" @! k! F" O9 p+ x1 C( A" W
, U. L: E7 u S0 w 【回应】
0 o) e) Q8 b6 |. L' B% B
9 E- m; n) h' `0 F; Z5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
" U9 T/ P! X. v: L# A: e9 {) L9 D* |, U* U* ?8 W- Z$ N
案例2
6 u( W4 w8 v ~( N/ \! e
" D4 w$ A4 s% T$ E, H8 T 2010年麦当劳的麦乐鸡在美国被发现含有两种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8 M/ b% T+ }2 Y
' n% c5 f, j6 Y# u, V 【回应】' I8 o8 H7 Q2 M( K e
5 p( p% w0 W" |5 i& K- n
麦当劳中国公司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x) \& [" k0 V4 M1 s; q' L
: i& z3 ]- V9 l3 K 案例3
+ y A+ I$ F4 h7 Z6 m' A
) d6 {8 g1 K: V4 F w. t 以原料奶为例,我国标准规定每毫升细菌含量不得超过200万个,但这一标准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再如,国际标准中有奶牛“体细胞”的检测项目,这是判断牛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而我国却没有相关规定。
N! V- y8 r" u1 }; S( m7 G& p
% |' }7 e/ A7 Z* b' Y6 n) K 【说法】
6 [: s1 @! A) |0 A
! q3 S9 L. Q0 h6 ^$ ^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表示,我国对乳品和其他食品行业的检测标准,的确存在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标准不同、部分指标低于其他国家的情况。) v: B- @" f$ b ]" y
' N% t% G+ K' g
案例4
0 h; k9 P" \3 C$ y1 A; K5 N
& T- [2 \! ~' G/ u& W5 S 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比欧盟和美国高出数倍;植物奶油被曝光有危害,但我国没有强制性的限量标准;“蜂胶造假”事件中造假者在树胶里添加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人为提高了总黄酮含量,反而“符合”了蜂胶国家标准……9 R7 N5 r' s* L. I7 u+ k( \
V& S. u# S% v/ R8 ^
-探因5 e% {9 {0 j2 J% M0 I S
$ ?# b& ?( E2 ^6 l) Q “有些标准二三十年不变”
7 q7 }, [4 [; `4 o
9 Z$ ^' P; z8 Y2 u( D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屡屡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标准质量不高、滞后的问题。
) `! H4 C, d# a9 C O- [3 F% t5 @. d5 [4 g+ P
我国的标准化法1989年开始实施,形势早已发生变化,标准化法修订工作开展近十年,目前新法仍未出台。《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也明确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7 D4 \: f) H7 E$ i' c" s
. y7 M7 G6 y% B, E+ V “遗憾的是,有些标准长期‘原地踏步’,甚至二三十年不变,不但给一些造假企业钻空子提供了可能,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国家形象。”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如是说。. a- m, c8 }( \7 u' f
2 e6 G$ ^2 U1 A 企业常赞助食品标准制定
& W, P( W! K. G9 V! ~: I
1 e; R* Z1 ~2 p4 s! x+ v" z “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说,往往标准低一点,就有大量企业被放进去,标准一高,一些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就会被淘汰。而我们的某些标准恰恰是迁就了一些落后企业。+ m3 B) x1 I4 n" Z* r$ u: B
) X) @, `% H- H& C5 S5 e4 y 邱宝昌解释说,我国共有几万个标准,当时制定的标准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制定一个标准,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及论证,费用较高,而国家对此补助有限,不少花费往往是企业赞助,一是“更新”慢,二是掺杂了企业的“意志”,有些企业就成了低标准的受益者。$ S4 F q5 A" {! h& r
# G0 Z! `1 V+ N) Q% t0 y& B -观点; b+ V7 J. [' m
& O) o ~* o; g1 R# W2 [8 s “标准制定应去掉企业声音”
8 D a% u* R1 H% s) r5 Q9 H6 T, T) B2 {' \
如何健全和提高我国食品标准?在邱宝昌看来,当务之急是“标准的制定应该去掉企业的声音”,由国家层面组织有公信力的业界专家等参与,过程要公开透明。
' E# y% E2 J- ~2 [5 l6 R
1 Y/ A0 K7 i, Q- v “既然是食品安全标准,就不能‘内外有别’,应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从严。”邱宝昌说,提高标准,既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需要。
8 l: g( d. H q( u. _7 O' D2 X8 W8 a3 Y) G# j5 I, R' M2 x" J2 _1 n
食品标准的提高,还应改变令出多门、不统一的问题。$ k; N2 l! o5 C- A; Q& R$ o
+ q$ I# K4 S3 D$ K5 u 此外,标准的提高还应发挥第三方机构的预警作用。专家建议政府建立激励机制,与第三方机构及企业间形成风险预警网络,构筑联动机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掌握主动。 M/ Z! q' j- b1 I5 o4 Z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