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临清剧院每月开办一场戏,门票由原来的三四百元低至5元一张,让老百姓以最少的钱看最好的戏,享受最好的文化服务,受到了广大戏迷朋友和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五块钱看大戏,就和不要钱一样 京剧艺术在临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近年来,临清市先后被授予梅兰芳教育基地、山东省京剧艺术之乡、“全国京剧艺术之乡”的称号。为更好地振兴临清戏曲,2013年,临清市正式被授予“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3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临清剧院,看到许多市民正在排队购票,售票窗口处写有“票价5元”的字样。有的市民一次购买十五张票,和家人一起观看,有的是从河北专门来买票看戏的。“五块钱太便宜了,就和不要钱一样,只要演我就来,以前便宜的一百多,贵的三百多,看不起。门票和戏成反比,戏的价值远远高于门票的价值,给我们这些爱好京剧的票友送了一份大餐。”正在购票的票友李菊祥说,家虽然离得远,每场戏从没落下,自己也能唱两句。 据临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王兴刚介绍,以前票价高,戏迷和市民进不了剧院,为了惠及广大群众,推出五块钱看大戏项目,老百姓喜欢看什么,就排什么样的戏,让所有的群众能进入剧院欣赏大戏,享受文化大餐。让市民们花五块钱看的好,看得起,看的舒心。临清剧院可容纳800人,票价高的时候来看戏的人很少,今年降价以来,场场爆满。 完成了436个文化大院的建设任务 2013年以来,临清市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坚持把文化惠民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着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截至2012年底,完成了436个文化大院的建设任务。2013年,临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潘庄、金郝庄、戴湾等10家示范农村文化大院进行了优化升级,对23个农家书屋进行优化提升,获得“山东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先后举办舞蹈、音乐、山东快书、剪纸4期免费培训班。 2012年底,临清市已经完成436家农家书屋全部建设任务,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临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家书屋进行了提升,结合镇政府制定了科学合理利用实施计划,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做到“五个结合”。使农家书屋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将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奖励图书、电子音像制品、移动影库配送到23家农家书屋,共配有图书30800余册,电子音像制品1700件,移动影库23台。 恢复4个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4年,临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继续加强对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艺人才的的培训和辅导,组织举办4次免费培训班。丰富博物馆展览内容,完成非遗展厅布展,举办2次民间收藏展。在做好图书馆服务的同时,建设3个分馆,发挥好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职能。坚持每2个月演出1场戏,走好京剧演出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完成4个综合文化站、10个文化大院、10个农家书屋的优化升级,建设1个上规模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做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文化惠民工程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送戏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5700场的目标任务。 临清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继续扎实做好免费开放,不断扩大免费开放范围。 以彰显历史文化特色、有效保护传承为重点,完成钞关二期工程、布展、附属建筑及古民居维修,元运河二期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临清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信息登入、分类工作。加大文物执法巡查力度,杜绝文物案件发生,确保田野文物及馆藏库房文物的安全。挖掘本土非物质文化资源,加强对非遗重点项目的传承传习,恢复4个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强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为重点,部署系列专项整治,开展娱乐场所、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暑期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秋季教辅教材、院线电影院、农村文化市场等集中检查行动,加强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整治和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