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8|回复: 3

(转)京杭运河与海源阁藏书的聚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0 08: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 京杭运河与海源阁藏书的聚散

摘 要] 清代中期,在山东运河岸边的东昌府崛起了一座着名的藏书楼———海源阁,阁主杨以增父子先后宦游南北,凭籍京杭运河之便将江浙精椠和京师秘籍网罗庋藏于故乡。海源阁的出现,给以江南为中心的传统藏书格局以极大的冲击。百余年后,迭遭兵燹的海源阁藏书辗转散佚于京津、济南等地。海源阁典籍的聚与散,均与大运河的兴衰密切相关。
1 运河贯通为海源阁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京杭运河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历代王朝的生命线,对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统一,发挥过重大作用。山东运河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北系京师,南控江淮,在承载巨大的物流周转的同时,也吸纳融汇了南北各地的文化精华,使这一区域呈现出文风昌郁、人文荟萃的局面,为海源阁藏书楼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 自元代会通河开通后,山东运河区域便书院林立,硕儒云集。明清两代山东共有书院309所,[1](第107页、第271-272页)其中设立在运河流经州县及辐射地区的有128所,占41.4%。如清代济宁城区有书院8所,聊城有6所,德州有6所。来自全国各地的鸿儒硕卿驻足在这些书院,讲学授业,着书立说,播扬学术,传承文化;而每座书院几乎都有数量可观的藏书供教学之用。众多书院和府州县的各级儒学,为封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据明清两朝所修《山东通志》的记载统计,明初至清末山东举人的分布,运河流经的山东西部地区所出举人数量占全省的半数以上,尤其在运河管理完善的明代后期,该区域的举人数竟占到全省的70%。书院林立,科举兴盛,带来了刻书、印书业和公私藏书的发展,在海源阁出现以前,聊城的刻书业就已十分繁荣,创始于明初的《好友堂》印卖蒙学课本、通俗读物及唱本之类,行销甚广;清代前期“书业德”、“善成堂”、“宝兴堂”、“益堂书庄”四大书庄相继开业,以后则发展到二十几家书坊,均集中在聊城城内鼓楼东大街及东城门内外。这些书庄、书坊大多为前店后坊,都有专门的刻板技工和校勘先生。据记载,书业德资本雄厚,书板达千余种,在济南、太原、介休、祁县等地设有十多个分号,所刻印的木版书行销于京师、晋、冀、鲁、豫、东北和江南各省,生意兴隆,一年到头,无时不忙。
[2]《老残游记》中对聊城书业的繁盛也有生动的记述,第七回记一书坊掌柜向老残介绍道:“我们这东昌府,文风是最盛的……小号店在这里,后面还有栈房,还有作坊。许多书都是本店里自雕版,不用到外路去贩买的……。”
[3](第七回”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浓郁的文风、发达的刻书业、便利的交通以及漕运咽喉要道的重要位置,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乃至聚集、侨寓于山东运河区域,他们将各种书籍带到这里,为此地藏书家拓展了视野,带来了珍籍;同时,山东运河区域的士宦学子们也借助便利的运河交通,把往来南北各地所搜求的各地藏书送回家乡。这一切为该区域私人藏书业的兴起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山东自古为文物之邦,自孔子删定六经开私家藏书之风以来,齐鲁之地大师辈出,代不乏人,私家庋藏,蔚然成风,唐宋以前尤居全国之冠。[4](序)虽然宋元以降由于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的藏书格局也呈现出以江南为中心的局面,但山东士大夫的,根深蒂固。京杭运河贯通以后,南北文化的交流促使山东运河区域的传统重又得以发扬光大,大大小小的藏书楼和藏书家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据王绍曾的统计,明代山东藏书家为84人,其数量少于江苏而多于浙江;清代349人,远远超过了江浙。自宋迄清,山东境内藏书家10人以上的县(州)共18个,其中属于运河区域县有8个,占了将近45%。
[4](同上)明清山东运河区域藏书家多,海内知名的大家亦多,如明正德年间濮州李廷相来鹤楼、双桧堂,积古书万卷;康乾时德州卢见曾雅雨堂藏书10万余卷,刻书亦达数百卷之多;乾隆年间曲阜孔继涵微波榭,藏书数十万卷,抄书刻书甚多;晚清临清徐坊归朴堂,“当其盛时,家富万签,与南瞿北扬齐驱并驾”[4](序引傅增湘《双鉴楼善本书目序》)。在诸多藏书家中,聊城杨氏海源阁藏珍善本书多,来源广,历时久,影响也最大。海源阁藏书的聚与散,与京杭运河的关联也最为紧密。 2 借运河之便汇集南北各地珍籍 据记载,海源阁共藏宋元版、精校名抄本书四百六十余部,一万一千多卷;藏普通版本书三千余部,二十万八千多卷①。宋元版书中,不乏珍本、孤本,精校名抄本多出自黄丕烈等着名藏书家、校勘家之手。普通版本中,明版约占四分之一,清刻约占四分之三,皆精刻精印,今多可归入善本书之列。 海源阁书之主要购藏者为杨以增。杨以增(1783-1856)字益之,一字至堂,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进士。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后在广西、湖北任道员,开始购藏书籍,所收以普通版本、精刻本为主,珍本甚少。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杨以增奔父丧归里,因藏书渐多,乃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建藏书楼,题其名曰“海源阁”,且旁书跋语道:“先大夫欲立家庙未果,今于寝东先建此阁,以承祀事。取《学记》‘先河后海’语,颜曰‘海源’,盖寓追远之思,并仿鄞范氏‘天一’名阁云”
[5](卷11《海源阁记》)。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杨以增服阙,赴河任道员,后升任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时与林则徐交厚,过从甚密,其品行才能,甚受林氏赏识
[6]后林则徐离陕西巡抚职,乃举杨以增代此职。《楹书隅录》所载海源阁珍善本书中,杨以增在此期间所收藏者6部,而购于关中者仅3部。这为数不多的几部珍籍,也都是江浙旧藏流入关中的。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杨以增升任江南河道总督,专门负责江苏、安徽两省黄、淮、运河的管理与修治,官署设于清江浦(今江苏省淮安市),这里是淮河与运河交汇之地,也是联接南方与北方的漕运中心,同时还是明清两文人骚客汇聚之区,据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及其续编、补编记载,清江浦有名士们修建的园亭山庄百余处,均为“名流所居”,文化气氛非常浓厚。杨氏在此职凡8年,近水楼台,收购江浙诸藏书家珍善本书甚多。明清之际,江浙多大藏书家,如山阴祈氏澹生堂、江阴李氏得月楼、常熟赵氏脉望馆、常熟毛氏汲古阁、宁波范氏天一阁、虞山钱氏绛云楼、金陵黄氏千顷堂、昆山徐氏传是楼、秀水朱氏曝书亭、钱塘吴氏瓶花斋,皆闻名于海内。其中绛云楼、传是楼、汲古阁等,乃海源阁藏珍秘本书之渊源。虞山钱谦益乃明季清初藏书大家,绛云楼藏之富,“冠于东南,几埒内府”。后其楼遭火灾,藏书焚毁大半,乃以烬余转交族孙钱遵王。遵王嗜宋椠,广搜求,其藏书多珍秘之本。昆山徐乾学乃顾亭林之甥,清前期的学问大家,既富有资财,乃广求古籍,其书室名曰传是楼。康熙初年毛氏汲古阁书散出,徐乾学、季振宜得之最多。季振宜得汲古阁旧藏,又得钱遵王藏宋刻中之重复本,亦为康熙年间一大藏书家。乾嘉之际,徐乾学、钱遵王之书,由何焯介绍,半归北京怡府乐善堂,半归江苏吴县黄丕烈,而季振宜之书,时亦散出,为黄氏所得。故黄丕烈百宋一廛藏书甲于天下。黄丕烈死后,其书尽归汪士钟艺芸书舍。同时,汪氏又得顾氏小读书堆、袁氏五研楼、周氏水月亭之书,江浙藏书之精华,毕集于汪氏之家。道光、咸丰之交,其书陆续散佚,适值杨以增出任河道总督,杨氏凭近水楼台之优势,广为搜求,购获甚多。总的看来,海源阁藏珍本秘籍,购于此地者最多。太平天国时期,战火燃至江浙一带,各家旧藏纷纷散出。当时清军大部驻南京至扬州一带,有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之称,他们乘战乱之机,掠夺珍籍古玩以出售。杨以增据守清江浦,地近江浙,故购获甚多。其子杨绍和在《宋本新刊韵略》中记述此事道: ①杨保彝晚年手订《海源阁书目》二种,一种载宋元秘本书255部,后增入13部。溢出l部,计269部,11,328卷。见《山东省立图书馆丛刊》第二种《海源阁秘本书目》王献唐序。另一种载普通版本书3236部,208300余卷,此书目稿本藏山东省图书馆。 扬州始复,南北各军往来淮上,往往携古书珍玩求售。”
[7](卷1)江浙旧籍流入书贾之手者更多,他们知道杨以增嗜藏书,乃持书单登门洽谈,《楹书隅录》中不乏此类记载。另外,杨以增身居高位,宦迹甚广,朋友故旧遍及各地,其中不乏学问大家,也有版本学专家。他们处处留心古籍,遇有珍秘之本,即为之购买。如梅曾亮、刘燕庭、许印林、叶东卿、胡等皆曾为之购买珍籍,远道寄赠。因此,杨以增除大量购获黄丕烈、汪士钟等名家藏书外,购获江浙其他各家藏书亦甚多,全国其他地区之珍籍,亦间有所获。清江浦的河道总督衙门到杨氏的老家东昌府不足千里,凭借运河一帆可航,数日即可到达,每年络绎不绝的北上运粮船,更给杨以增提供了将获购珍籍源源不断运回海源阁的方便,故杨以增在江南河道总督任上收购的江浙旧籍量多、质高,成为海源阁藏书的主体。 海源阁第二代主人杨绍和(1830~1875)字彦和,号协卿,杨以增仲子。曾随其父在南河总督署内办理庶务,时正值杨以增收购江浙珍善本书之盛期,绍和耳濡目染,于收藏古籍渐成癖好。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杨绍和考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户部候补郎中等职。咸丰末年,回山东帮助操办团练、佐理军务,以军功简放道员,因父丧未办,请假家居三年。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考中进士,历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擢侍读、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文渊阁校理,于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将旧稿加以整理,成《楹书隅录》正编5卷。次年又加增补,成续编4卷,合成9卷,着录宋元本、校抄本268部,皆海源阁藏珍籍。杨绍和继承父亲的藏书事业,留心购藏善本珍籍。但自其父去世至其考中进士以前,他长期在山东乡间办事,所得珍籍甚少。他在故里整理藏书时便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往岁随先大夫宦游南北,所收宋元椠本颇多,自丙辰(1856年)奉讳归里,于兹七载,从未一睹旧籍,恒用是悒悒”(卷3,《宋本脉经》)。中进士后,杨绍和来到京杭运河北端的京城供职,京城人文汇萃-文风馥郁,搜求旧籍较为便利,特别是怡府乐善堂藏书散出后,收获颇多。他在《宋本证类本草》中说:“予年来珥笔之暇,往往作海王村之游。而古书日少,较昔尤为难遇。今春(指同治五年即1866年春)乐善堂书散出,予得明刊宋元人集及各子书善本百余种,而宋元本独鲜,惟此(指宋本《证类本草》)与韩、柳二集、元椠《尔雅》可称珍籍”。杨绍和一生购藏的图书不多,在海源阁藏书总数中占的比重较小,但他所得乐善堂之书,不乏珍秘之本,在海源阁藏珍善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珍籍,大多被杨绍和雇用回空的漕船沿运河南下,运回山东,或藏进聊城海源阁,或藏于肥城的陶南山庄。
京杭运河与海源阁藏书的聚散2


光绪甲申(公元1884年)冬江标观看海源阁藏书后,认为海源阁之珍本秘籍中十之八九来源于苏州等地,其中荛翁旧藏又占了十分之七。1912年春,董康为《楹书隅录》作的跋语中也说:“端勤(杨以增)父子宦迹所至,雅意勤搜,四经四史,卓然为诸藏书家冕。其中秘箧,大都百宋一廛中物。吴中先辈,考订源流,厘然有绪”。1929年底,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受省政府委派,赴聊城清查海源阁藏书,次年春著文谈海源阁藏书情况说:海源阁藏书来源主要有三支,一支是汪士钟艺芸书舍藏钱遵王、徐乾学、季振宜、黄丕烈诸家旧籍;一支是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各地散出之旧籍;一支是北京乐善堂藏书。他说:“近人多以杨书精本,率出百宋一廛,余以目验所及,知其得于乐善堂者,正不亚艺芸书舍。今见海源阁宋本名抄,每钤乐善堂印,故欲定其藏书来源,应分左列两大支:甲,黄氏士礼居旧藏。乙,清宗室乐善堂旧藏。”他的结论是:“杨氏藏书,半得于北,半得于南”
     [8]。这南北两地,恰为京杭运河的两端,杨氏藏书,受惠于大运河者良多。 3 海源阁藏书之散佚北方 清代后期,伴随着吏治腐败,水利失修,黄河时常决口,运河开始淤塞,清政府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挑挖,终难挽回运河运输功能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顾此失彼,忙于镇压农民起义,运河遭受黄河冲决和战争破坏,难于全线贯通。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向北冲决张秋,将运河拦腰截断,从此运河淤塞更甚,渐失漕运功能,山东运河区域由于交通优势的丧失,经济文化日趋衰落。海源阁藏书楼的厄运也由此开始。早在杨绍和购得乐善堂藏书以前,海源阁书便曾遭受过一次大损失。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城西境,据杨氏别墅陶南山馆①者一昼夜,其藏书被焚十之四五。据说,杨以增曾有遗训,指示将海源阁藏书分作两份,以十分之四藏于聊城祖宅阁中,十分之六藏陶南别墅。这次捻军所焚之书,约占杨氏全部藏书的四分之一左右,且孤本珍籍甚多,实在是一次大损失。海源阁书之最终损毁散出,是在兵荒马乱的民国年间。1927年,京津等地传出杨氏出售海源阁藏书的清单,共开列子、集类书籍26种,价格7万余元。张元济与傅增湘在1927年11、12月的通信中,多次讨论此事,后傅增湘曾亲见其书
     [9],王献唐亦说及此事
   [10]。1928年春,西北军马鸿逵部占聊城,海源阁书稍有损失,次年冬,杨敬夫(杨绍和嗣孙、海源阁第四代主人)匆匆回到聊城,将海源阁书中之精品装十几大箱。此时山东段运河早已干涸,水路不通,杨敬夫只得雇汽车陆运至禹城,而后转火车运至天津,藏在他的英租界住所中②。鉴于海源阁书之外流,1929年3月,聊城县教育局长李祺增呈请省教育厅,转呈省政府,饬令聊城县政府予以保护。1929年7月,土匪王金发攻陷聊城,其司令部设在杨宅内。他的书记官、参谋都是清末的秀才,略识版本之优劣,乃将杨氏运存天津后剩下的宋元珍籍、金石书画,择其珍贵者掠去。这次土匪劫毁之书,皆海源阁藏宋元珍善本书,普通版本未曾波及,劫毁数量不甚大,因为海源阁藏珍善本书在此以前大部分已运至天津保存了。至1930年春,土匪又进聊城,盘据海源阁杨宅。 此后又有改编之军队入城,此去彼来,连续不断,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不仅珍善本书荡然无存,而且普通明清版书亦大量被劫掠损毁。据说,土匪进城后经常拿杨氏藏书出售,购者随意给钱,并不计较。有时或撕开包物煮饭,或作枕头使用。事后有记者前往采访,听目击者说,匪徒退后,杨宅空无一人,“院内室外,书籍满地,厕所马厩,亦无地无之,院内书籍,尽为大雨淋烂”
    [ 11]。1930年12月14、15两日,杨氏将劫余之书籍,装置50余箱,用马车运至济南,存放在经二纬一路东兴里杨氏私人住宅中。杨氏几代人所刻《海源阁丛书》的书版和少量书籍,被运到聊城西南田庄杨氏祖坟旁的“弘农丙舍”存放③。至此,海源阁书尽楼空,已无只字片纸。自1927年至1930年底,海源阁书两次遭劫,两次外运,此后其散出之书流布于天津、济南、北平等地10余年,或被书贾攫去,或入公私藏书家手,星散于各地。1931年下半年,杨敬夫又将包括“四经四史”等镇库珍籍在内的92种宋元版书,以8万元价格抵押给天津盐业银行。抗日战争胜利后,作价1500万元,收归国有,交北平图书馆收藏。此外,北图历年留意海源阁散出之书,购获颇多,今共收藏有海源阁书170部左右,共中30多部被选录在《中国版刻图录》上,作为古籍善本的精样。总之,杨氏运津之书大综被北图购去,其余零星辗转出售,归宿难以悉数查考。杨氏运济南之书50余箱长期封存于其私人住宅中。1942年杨敬夫将这批图书运至北平准备出售。山东省图书馆馆长辛铸九等人捷足先登,以300万元购妥,于1943年运回济南。抗日战争胜利后,全部归入山东省图书馆。经过清点,这批图书共2500余种,32000余册。后来进行整理编目工作,选出善本书590种,包括元本5种,明精刊本382种,清精刊本、内府本175种,精抄本22种④。山东省图书馆方面也零星购得海源阁书。该馆今共藏海源阁书2272种,较杨保彝所编《海源阁书目》(手稿本)尚964种⑤。被土匪劫去之书,散落华北各地,辗转出售,有些为公私藏书家收买,有些下落不明。土匪劫海源阁之书,有一些随即在当地出售,辗转归于济南书贾,山东省图书馆购得多种。当时北平书贾闻讯,来济购买者络绎于道,故流入北平书市者亦甚多⑥。 据以上上所述,海源阁藏书的散佚范围几乎全部是在北方,散佚的途径也都是陆路。尽管江南的众多藏书家对海源精椠翘首以盼,祈望江浙旧藏回归故里,但清季以至民国,江南一带干戈纷攘,战乱不断,失去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藏书优势,加之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在阳谷张秋一带横截运河,此后张秋至临清一段运河淤塞不通,聊城与江南的水陆联系失畅,这就使海源阁藏书大多散佚在北方。海源阁虽然只存在了近百年,但其在山东运河区域的文化价值与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通过运河将南北各地珍籍汇藏于聊城,一度改变了宋元以来私人藏书以江浙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同时杨氏祖孙四代大量刻印家藏的各种书籍,并整理刊刻藏书书目,极大地促进了山东运河区域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 ①陶南山馆位于山东肥城县城西,距聊城约二百里,乃杨氏乡间之别墅。 ②参见李士钊《聊城海源阁藏书重要史料片断》,载《山东出版志资料》,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杨氏原藏部分书籍于陶南别墅,后皆运回祖宅海源阁中。故海源阁旧藏,皆自聊城散出。1929年教育部派员至山东,令省教育厅调查海源阁藏书情况。调查人员5月中旬至聊城,时杨敬夫在津,其庶母等人对调查持不合作态度,不让调查人员验看藏书,且以“不明真相”为由,不正面回答调查人员对海源阁书运津情况的咨询。不过,调查人员还是听别人说,杨敬夫曾于1927年夏将海源阁书运津多种,又于1928年10月间运津大批书籍(参见《山东省教育厅呈报海源阁藏书情形(一)》,载《第一次教育年鉴》,1929年印行) ③杨氏几代人嗜藏书,亦好刻书,凡刻《海源阁丛书》数十种,书版原存杨氏后宅,后来移至“弘农丙舍”,抗日战争时期毁于兵燹。 ④参见《教育短波》(复刊)第一卷六期(1946年6月)载邵养轩文。 ⑤参见王绍曾《海源阁藏书的几个问题》,载《山东图书馆季刊》1990年第3期。又据骆伟说,山东省图书馆共收藏海源阁旧藏2540余部,33600余册,约占海源阁全部藏书的70%。见《山东图书馆季刊》(创刊号)1981年1期。骆文与邵文之统计数字似不甚准确。 ⑥参见1932年2月27日《中央日报》载王献唐呈教育部文,又王献唐《杨氏海源阁藏书之损失及善后处理》、刘阶平《杨氏海源阁藏书概略及劫后保存》。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年第3期)

海源阁刊《三续千字文注》

  • [url=][/url]
  • 图片:聊 (12).jpg

    [url=][/url]
  • [url=]
    海源阁刊《蔡中郎集》

    • 图片:聊 (19).jpg

      [url=][/url]
    • [url=]
      《海源阁藏书目》

      [url=]大图[/url]|[url=]小图[/url]
      图片







      [/url]



    [/url]






《楹书隅录》

  • [url=][/url]
  • [url=][/url]
  • 图片:聊 (4).jpg

    [url=][/url]




发表于 2016-1-14 18: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了解,谢谢发帖的人












出售UL认证优质12V5A电源适配器 UL CE SAA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