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0|回复: 0

聊城"红旅"景点门庭冷落 发展课题亟待破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08: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聊城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一片具有革命传统的热土。从“五四”运动开始,鲁西平原就到处激荡着热血儿女反帝爱国斗争的浪潮。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聊城就有共产党人在此进行革命活动。如今,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聊城如何利用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    门庭冷落的红色景点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沙河村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子,但这里有一处起脊灰瓦民房却大名鼎鼎,那就是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记者来到这里时,这处普通院落却是铁将军把门。大门北侧有一个小饭馆,饭馆老板正是当年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房东孔月仙的儿子蒋景良。这些年,蒋景良靠经营小饭馆维持生计,偶尔有人来参观,他还可以有一点门票收入。

    今年60岁的蒋景良说,刘伯承和邓小平1947年指挥大军强渡黄河时,他家就是指挥部。当时的他家是一个十分隐蔽的“四合院”,并且胡同南头还有一个起脊灰瓦大门。为了怕被敌人发现,刘伯承和邓小平乘坐的“吉普车”一直埋在村前的地里。而且从胡同口到“四合院”共设有七道岗,防卫十分严密。跟随蒋景良进入院落,记者看到,院落内十分荒凉,东北角的院墙也已坍塌。在邓小平和刘伯承曾经的居室内,只有盖满灰尘的桌凳。“邓小平从前用过的茶壶、茶杯和赠给我母亲的箱子都不见了。”蒋景良说。堂屋墙上的刘邓大军渡河宣传画,早已经斑驳陆离,屋内十分灰暗。“这里早就停电了!”蒋景良说。

    走出大门,记者注意到,大门一侧悬挂着“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匾,门前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十一个大字:“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据了解,这里平时很少有人“光临”。
   
静静矗立的历史遗迹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县城南街有一处院落,为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这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鲁西北地区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1938年至1946年,这里先后作为中共冠县县委、中共鲁西特委、中共鲁西北地委、中共冀鲁豫七地委、中共冀南一地委等党组织在冠县和鲁西北地区的重要领导机关驻地。

    8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正赶上一位讲解员打开鲁西北地委旧址大门,当记者准备进入时,这位讲解员客气地说:“这里只有领导来参观时才接待。”随后,讲解员关上了大门。这座见证聊城革命历史的遗迹就这样静静地矗立着。(于新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