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山东聊城火车站的改扩建项目开始实施,将于2011年9月底竣工,距离竣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作为城市地标的聊城火车站会是什么样子的?8月2日,冒着毛毛细雨,记者探访聊城火车站。
聊城火车站按照二级车站设计,可同时满足2500人候车需要。车站共设4个站台,6个站台面。站台平进下出,旅客要从天桥进站,地道出站。聊城火车站的设计范围包括站房、站前平台及道路等相关的室外配套工程。
站房:装修正在进行
8月2日,天空中下着雨,聊城火车站内外,工人们没被天气影响,依然在紧张工作中。站房占地14950平方米,全面转入装修阶段。遥望火车站,可以看到新站房已完成主体封顶,但墙体被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所覆盖,还看不清“真面目”。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火车站的墙体都要用大理石板“干挂”形成,在水泥墙体上可以看出清晰的纹路,那些就是“龙骨”,在石板上抹上胶,然后将石板挂在“龙骨”上,站房内外都要干挂大理石板。
聊城火车站新建站房,分为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旅客由北侧的地下通道进站,南侧的地下通道则用于行李物品的周转。
从地上一层的中央大门走进站房,门口处有一宽敞大厅,这就是集散大厅。旅客服务处,在集散大厅的南侧,这也是A区。大厅后对着基本站台候车室,就是一层的B区。新站房建成后,大部分旅客都将在此候车。C区是售票厅,将开设12个售票窗口。在基本站台候车室的两侧分别是行包库和大小贵宾室。
上了二楼,记者发现整个大厅还很空旷。据了解,中部是中间站台候车室,两侧是VIP候车室。
站房已进入装修阶段。站房施工负责人逄明浦说,整个站房的墙体是干挂大理石板,整个房顶都是吊顶设计,目前A区的干挂工作已基本完成。吊顶施工时,工人要站在14米高的网架上,记者在二层B区看到,脚手架叠加了三层才接近房顶。最大的难度在于集散大厅的顶棚,棚顶距离地面约22米。“做这块的顶棚时,需要在大厅全部搭上架子。”
站台:风雨棚在高空对接
站台长500米,全部铺设大理石板,旅客通过天桥上车、地下通道离站,来往的旅客不用再拥挤在一起。
纵向长度为494米,跨度65.45米,覆盖水平投影面积为33450平方米,聊城火车站的无柱风雨棚因为桁架梁形体巨大,无法一次吊装就位,所以施工中将主桁架分为东西两段分别吊装,两段完成后,在高空中通过焊接完成对接,实现合拢。这在山东省尚属首例。
在整个施工期间,火车照常运营,电气化接触网一直都在使用,这也给站台的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朱杰彬是站台施工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因为雨棚、天桥施工均在接触网上方,使得空中吊装受限较大,吊装难度极大。“分阶段对线路和站台进行封锁施工,将施工与行车、客运分开,增加安全防护人员和投入,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的雨棚,吊装工作是在空中焊接完成的。”
目前,雨棚工程将全面进入屋盖施工阶段,预计工程将于今年9月底完工。要铺设屋顶,工人必须要趴在桁架梁形上工作,“桁架跨度太大,一定要分开进行,目前铺设了三分之一左右。铺设的时候,下面不能走火车,都是分段封轨道施工。”
谈到施工中存在问题,朱杰彬指着天桥说道,“在站台上施工,空间不是很够用,连机器都施展不开。”朱杰彬指着正在施工中的起重机说,记者看到起重机的机器臂斜成了一定的角度,工人站在上面正在焊接,焊接的火花从天桥掉落。
难度:天热或下雨均影响施工
对于施工中最大的难题,中铁十局的负责人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温度,“晴天的时候,下午2点到3点都没有办法施工,因为温度太高,钢管上的温度有60、70°。下雨天就更无法施工了,因为上面太滑。”
对于这一点,朱杰彬深有体会,因为雨棚的施工进入了屋盖施工阶段,工人们要爬到桁架上施工,每天下午时,室外温度在30°左右,而桁架是金属构造,表面温度就有60多度。所以每天中午2点到3点的时候,室外是无法施工的,只能让工作人员休息。
中铁十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站房正在进行装修和设备安装,根据进度9月能完成,届时内外装修也能完成。雨棚、电路、地道、天桥在9月底完工。室外配套工程,要根据聊城市的线路规划,同步完成,这个部分需要衔接。铁路部门验收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为动态验收和静态验收,联调和联试验收是针对信息通信和列车运行设备的验收。“新车站可能在11月左右投入正式使用。”
意义:将集多重身份于一体
火车站的改扩建项目完成后,旅客从北侧进站,南侧出站,人车分流,充分保证了旅客的安全。站前广场在重点整修后,除了原来站前广场以停车和绿化为主的区域功能,还将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交通集散功能,增加行人驻留设施,城市雕塑体量增加,与东昌路对景雕塑的地位达到相称。
改扩建后的聊城火车站将集客运枢纽、市级综合商务区、旅游服务枢纽、城市门户标志性地段多重身份一体,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节点,成为聊城的标志性建筑。(陈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