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v5 B V# X8 s- b/ `+ Z
; a6 L) P4 p' A" ~) c0 ?# h6 z7 M8 t7 p* H/ _6 N% x
3 o) b: X# r# ?& i$ m 餐厨垃圾成本:每公斤大约7毛钱,正品油价:大约9.2元每公斤,地沟油超过1300%的毛利润率足以使商人良心泯灭,道德沦丧。重庆市两家正规油企也加入了制售地沟油的行列,据称,这两个粮油铺子开在同一条街上,中间隔着8个门面店,一边的油罐存着食用油,一边的油罐存着地沟油。只要打开阀门,依靠秘密深埋在地下的一根特殊管道,两种油就会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比例勾兑在一起,变成我们吃的油。
( M( @: Z4 y7 b- e6 I1 O. @
1 N& S8 F$ G/ h, f% v6 ` 正规油企制售地沟油奇怪吗?表面上看是有些奇怪。提起地沟油制售,人们一下子联想到的往往是那些不正规的小作坊、黑作坊,如今堂堂的正规企业居然也干起了这个肮脏勾当,真让人大跌眼镜。: D; v/ G `/ a# U! u3 C/ R1 l
7 x- n6 T9 O$ d' j* V+ O' p
可往深处再想想,其实完全用不着大惊小怪。君不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与所谓正规企业有关系的负面新闻难道还少吗?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再到染色馒头,哪一个没有正规企业的身影?不仅是一般的正规,而且是响当当的正规,甚至是业界的巨擘;不仅是一般性的参与其中,甚至是始作俑者、堪称“首恶”……
% f* T2 k3 i& M) X7 t; Q9 z* K% d3 e) F: r9 {! s/ q( t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正规企业制售地沟油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x5 S# P, g' K0 j# ^" a9 G; O) f
5 V- {% y; i, T) V. \ 据深圳商报报道,地沟油原本从卑微的地沟里走出,并长期游离于正规售卖渠道之外,只能通过地下交易,原本上不得台面的地沟油,何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又是通过怎样的魅力让正规油企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 j" g; S* @4 ]/ g6 o% ~5 L
5 a5 h# h5 x- C
地沟油的攻城略地,固然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地沟油看上去同样清亮透明,甚至连地沟油的鉴别方法,专业的卫生部门都还得立项研究,全靠消费者的肉眼自然难以识别。于是乎,当地沟油与正规食用油同样跻身市场时,地沟油自然会体现出价格优势,由此而对正规食用油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而通过制售地沟油而获得暴利的相关企业,不仅自己得益,反过来又促进了地沟油的销售。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沟油“上位”,某种程度上的确也是被消费者惯的。
7 ?1 O0 b) B7 K- d0 L# {& A2 }- X5 I! D3 g5 d4 s) f* q
的确,消费者不买,地沟油当然卖不动,但假如说消费者错买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显然有些冤枉。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时,固然需要具备“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意识,但假如为了规避消费风险,保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就非得在市场上挑贵的买,显然相当荒唐。无论如何,作为买家,当然会把“性价比”作为采购的首要标准,既然很多商品的质量,消费者无法通过感官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既然能够上市销售,消费者当然可以认为是合格的。在这样一个判断前提下,选择合格而且便宜的商品,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当上市销售的商品必须合格这一最起码的判断都不能成立时,劣质低价商品受青睐,就不能全怪消费者缺乏判断力。 2 I2 Z2 y( L: p5 s, m4 M9 t
6 Q3 t% o2 d& d6 A; S9 }# q 可见,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只要市场上存在“地沟油”,就必然会对正规食用油形成挤压,地沟油通过地下链条挤占了低端市场之后,必然会抢占原本的低端食用油厂家的市场和销路,这类低端厂家要想继续存活,恐怕也只能向更具“竞争力”的地沟油举手投降,当这类正规油企与地沟油沆瀣一气之后,掺了地沟油的食用油,其价格优势和背后的暴利,又将引发新一轮效应。正规油企制售地沟油,不过是地沟油攻城略地刚刚拉开了序幕罢了。
z2 }& P: D2 ~( O
; C1 h2 l, C% ~0 m( V 基于上述视点,治理“地沟油”,不能全靠消费者的“火眼金睛”,而恰恰需要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真正到位。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或可借鉴,日本将食品安全问题全部归于政府责任,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及其官员必须被问责,而不能仅仅惩治个别的制售者。尽管地沟油监管可能确有难度,但有难度却并非没有办法。只有真正从监管入手,厘清了政府监管责任,真正从机制上确保上市食品的安全底线,并让地沟油制售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为此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市场才不会被扭曲,“劣油驱逐良油”的怪相,才不会堂皇上演。+ q: s9 o0 q# L e% ]; G; N$ O
, H- t# K" K; }3 b. d
据人民网报道,最近,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会战,3个多月共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实涉案油品6万余吨,摧毁60个地沟油犯罪网络。这样的战果不可谓不显赫,但在地沟油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如此严打对地沟油的危害又能“有效遏制”多久?
C) i8 }& {6 e- f) p: H# E- t6 z
8 B, G5 n3 s* w' g9 W2 e 在一定意义上说,保持高压态势惩治地沟油犯罪,是公安机关的本分,所能做的也不外乎此。但是,根不彻治,又如何打得尽?
2 Y8 L, F+ ?$ ?/ W4 g2 o0 D9 K* q, t4 W: W9 e
从现实情况看,要治根就必须建立从餐厨垃圾回收到地沟油废物利用的专用正规渠道。把这个渠道管住了,不法分子就将犯罪无门。 ) D, i# t) z4 C- F& m5 T
8 w! l; A( d+ X, g# Y
事实上,正是在餐厨垃圾这第一个环节的回收与监管缺位,使一些黑心人以“几乎不要钱”的价格大肆收购。回收之后也便如鱼入大海,天地之大,可以在很难发现的地方神不知鬼不觉地炼出地沟油来,再一番漂白之后,任是火眼金睛也难以辨其真伪。 % s$ l5 [+ n! s5 }6 V
) g! q. b3 g& e5 H, @1 ^5 G! }
如果从第一个环节开始,规定餐厨垃圾不得随意买卖,必须有正规渠道回收,违者施以严惩,或能确保垃圾从一开始就不在犯罪分子手里。此后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最终给地沟油以科学的利用出口,致其产生经济效益,地沟油才会告别犯罪分子,为社会造福。
1 \; `* [# q" o& i- |
0 D1 ^, r% M. H$ A; s1 R 去年7月,国办就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出台过专门意见。猖獗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表明,“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等一系列具体的餐厨废弃物管理制度,在一些地方还是停留在纸上。 4 f2 _+ K: I4 Z1 o* g0 ?
" @& b+ H1 Z2 i. T3 s 一项完备的制度,如果不能实现各个环节的通力协作,如果不注重从源头开始严管,制度最终都会走向跑冒滴漏,终毁在我们自己手里。地沟油的猖獗已然在藐视整治地沟油的制度,仅有公安部门的严打,也难以捍卫制度的尊严。
3 ^+ t( e5 B# b/ s/ c+ V. F" y" t. W' T) g"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