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提示:以下内容由大器新闻采集从互联网自动获取』
- m3 [$ L' g1 i! F
. I$ k4 {5 U4 p4 n# U + i# H+ \& W' m- F/ D, k% L+ A* O; _6 S
河南省粮食局原局长、党组书记曹濮生" V- e4 y8 i2 |; t" d) h9 d% U
' ]* q1 H7 u8 y. A* A k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
K) G' e6 Y* u7 n% K, y 河南中储粮窝案全景:委托收购的灰色缝隙$ ~9 |) Q# l6 j, V8 Q5 r
& V* d+ g% _1 }4 F$ a
由于乔建军,中储粮直属库主任的位子显得更为烫人了。
`: R4 X* L& A 今年10月初,乔建军被传“害怕离任审计时查出问题”,卷款逃走。乔成为继河南许昌前直属库主任任国正和副主任姚宝山之后,近期河南省内第三个出事的中储粮直属库主任。% h$ q1 k1 h5 t% J/ p
在中储粮系统“总公司-分公司-直属库”三级体系的架构中,直属库主任“位高权重”。总公司对直属库的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直属库主任由中储粮总公司任命。/ B7 C* }, s2 D- U7 ]# g
中储粮在全国也只有338个直属库。在河南,基本上每个地级市设一个直属库,只有个别产粮大市会多设。河南省每年几百亿的储备粮购粮款,都要通过这为数不多的直属库下发。 x2 Y+ w7 k) ]) K& z2 q) u% ?
在事发前,三人均在该岗位上工作超过了10年。& m: e2 |! r3 Z. ?4 S* ]3 }
两个月后,12月9日,乔建军的领导、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被双规,据传为乔建军案牵连。. @' [- ]4 ?. O) L7 E3 c
河南的小麦播种量占全国21%,产量占到27%。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此案发生在中原粮仓,事关粮食安全,已惊动中央高层,中纪委人士多次赴郑州调查,全系统视频会议也已召开。$ O/ a4 {0 M, a$ k0 u D7 p- [
7 e/ [5 x# M/ u, c4 l7 X; n 委托收购的由来6 o$ H8 `0 ?* S* n+ W) _
但敞口收购一直令直属库库容难以承担。数据显示,到2009年时,河南省的中储粮直属企业库容也只有800多万吨。而仅2006年和2007年两年,河南省托市收购的小麦,就占当年小麦商品量的90%和70%,总量超过3100万吨。- J8 C9 f7 O2 z& {$ _7 g, \" C6 a, _
“乔建军的问题就主要出在与代储托市粮的民营企业的利益勾兑中。”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一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5 @& g1 {# P1 M& g( A" I* i: M+ ?( X 2005年,在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再次取得丰产之后,市场粮价趋于疲软。“在这种关键时刻,国家及时启动了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即在相关粮食主产区、对大宗粮食品种按最低价收购农民余粮。”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撰文称。8 w& D+ E; p" f( S6 c4 |( I
最低价收购是指,假设市场价低于托市价,启动托市收购,收购主体即是中储粮。) Q' F+ M4 `0 c) `# f3 o
对于托市收购的购粮款,由中储粮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贷统还,而中央财政对直属库给予保管费用补贴和利息补贴。也就是说,直属库收购越多的托市粮,会享受越多的财政补贴。
3 g% s2 t- I7 v 但敞口收购一直令直属库库容难以承担。数据显示,到2009年时,河南省的中储粮直属企业库容也只有800多万吨。而仅2006年和2007年两年,河南省托市收购的小麦,就占当年小麦商品量的90%和70%,总量超过3100万吨。
: a4 P h, L6 u' Y: X9 ?9 X# J 由此,国家下达政策,允许中储粮委托符合收储条件的其他库点进行托市收购,这些企业主要包括河南省粮食局系统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地方粮食储备库以及民营粮食销售、加工企业。
+ K/ \! d/ Q9 g 有说法称,许昌窝案在内部被认为也与库容不够、兴建新仓库有关,2006年许昌直属库南库区建仓预算原本为2000万元,但到2007年底,建仓实际投入约4000万元。6 c6 o; z5 J- R D
而在刚落幕不久的许昌直属库窝案中,刘保周作为该库财务科科长,将一笔十几万元的建仓工程款拨入了许昌直属库委托托市收购的某民营企业账户,之后再取出贪污。而这家民营企业由于要从刘保周那里领取收购款和粮食保管费补贴,还送了他一辆别克轿车。
3 P! E. U4 N7 k" u# a6 w9 N; ~% g$ o& N: H) ~4 Q
为了赚取财政补贴?
$ u9 W0 o8 O) |$ T5 S* `' N( T' Z 各直属库与直属库、代储企业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收粮季节来临,相互抢粮也是必然。
( B3 I9 V: m2 Q; m& `& A3 W2 z 2005年和2006年两年,中央财政共为托市收购补贴了158亿元,这对利润稀薄的粮食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这令各收储机构均全力发动,各直属库与直属库、代储企业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收粮季节来临,相互抢粮也是必然。
) j4 x3 J2 D( l2 k 中储粮一名员工曾向媒体表示:“最初几年,收购数量都快逼近产量了,搞的有点过。”8 e M1 O$ w$ q; R2 \
抢不到粮食的仓库很可能走向极端。代储企业虚构收储托市粮数量,从而赚取补贴的案例,目前亦已见诸司法判决。河南当地媒体曾报道许昌直属库襄城分库收购粮食大量掺杂砂子的情况,甚至被当地人戏称“砂子里掺麦子”。
0 P: N4 F0 Q1 E1 r- x, n | 更“大手笔”的手段是“转圈粮”。所谓“转圈粮”,是指粮库在托市收购前给面粉厂等企业打招呼,让他们帮忙拍下前几年收储的陈麦。等到实际收购时,粮库再从企业手中把小麦买回。小麦在交易过程中并没有离开粮库,莫须有地“转了个圈”后,就能为粮库带来一笔新的财政补贴收入。! _3 a1 r* P6 r/ c& l3 ?
“转圈粮”的另一个后果是,让仓库的实际库存量变得难以统计。一名郑州粮食系统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南对“转圈粮”的举报多次到达北京,“但调查后没有发现太大问题”。
, K$ L$ v3 \7 v% h2 D+ x 为了财政补贴而疯狂抢粮的后果是直接哄抬了粮价,从而让一些中小面粉企业难以承担。今年因市场价高河南没有启动托市收购,也被认为是往年代储企业的“抢粮”抬高了粮价所致。
. R, [- x. \" l1 i" ~ 事实上,那些民营代储企业的利益诉求并非赚取补贴那么简单,很多代储企业本身就是面粉厂等用粮企业。托市粮尽管产权归国务院所有,但小麦储存在“自家仓库”里,用起来总归方便得多。 I& o+ M( {" `% Q5 \7 Y
乔建军案中,一名当地粮食局领导曾向媒体透露,两家代储托市粮的大型面粉企业收来的粮食,“没有用到国家规定的上面,都用到自己面粉厂里去了。因此,它仓库里的粮食肯定是亏空的。”
0 v2 a2 C: k! j7 }, B! X9 a3 e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介绍,我们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属于国家机密,只有少数人知道,这导致即便在现实中发生私自售粮,若能及时补齐库存,其中的腐败行为就难以发现和查处。
9 b4 Y4 j, O2 [! K2 ~8 @+ \ 监管不力?
( ?3 M5 v$ ~; l7 ^/ C 因为代储民营企业与直属库只是委托合作关系,而非直接下属关系,所以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7 Q5 r, N5 N" W 委托收购的代价之一,就是监管鞭长莫及。 l# _' Z# h- T, c- K/ `+ e1 w9 `
“直属库内部已有较完善的内控监管机制,但因为代储民营企业与直属库只是委托合作关系,而非直接下属关系,所以监管存在诸多问题。”河南省一名粮食系统人士说。+ A( S# h2 v$ ~1 a M( k3 r) \8 \
2010年6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巡查员来滑县巡查粮食收购库点虚报进度情况,安阳直属库驻滑县监管办事处副主任李明刚收了一家民营代储企业5000元钱,从而挡住了省公司来的巡查员。$ V' h. u4 Q6 s: Y# l* L
李的上级江金龙也同时落马。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一年时间里,江金龙收受了代储点11笔贿赂,其中既包括民营收储企业,也包括地方粮食局的直属粮库。这些行贿代储点的动机大多希望江金龙在上报收购进度、拨付收购资金上“给予照顾”。; W7 E4 @. V3 `2 V8 d
这个行业的潜规则是,每年5、6月份托市收购开始时,农发行的贷款到达直属库,但直属库并不立刻发给代储点,而是由代储点垫付收购款,等到年底时再陆续付清。
, B* ]8 w" c& q$ q$ y 又一个案例更为极端,中储粮的监管员直接参与造假。2009年6月,一伙粮贩串通了南阳市向东直属库监管员赵庆会,在卖粮称重的地磅上安装了电子干扰器,从而虚增了十几万公斤的托市粮,赵庆会按照“每车提100元”的约定分得了1765元,最后被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Q3 T7 c8 m+ `' u9 ]5 h0 b
“对于托市收购中的监管机制,今后肯定会改进”,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纪检监察室主任刘志忠说。3 N9 n2 u2 d7 N, X. Y+ e0 d" D0 v* I
m0 \$ @4 ?, s/ A' Q2 K* v 中储粮的双重身份$ X1 k/ M7 V2 e& ?% e& d) m
但这种管理架构的微调,依然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储粮的身份尴尬,屡屡爆发的窝案,更是将两重身份之间的灰色缝隙愈加放大,直指中储粮本身。
: d& Y: A3 u; [ 既是代表国家进行粮食托市收购的主体,又隶属国资委必须考虑“保值增值”,一直以来,双重身份都是中储粮被外界争议最大之处。$ h/ i( W1 h) ], n
2010年,中储粮高管曾对媒体表示,“中储粮公司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调控市场,主要起到对市场的反制和制衡。不像其他上市公司有股东所要求的盈利压力。中储粮主要是服从国家调控,逆市场而动。所以,我们与其他公司的合作更多的是在加工这一块。对于其他公司可以在轮换库存上给予支持。但是在调控任务上是不能合作的。”9 V& n' N+ ~% W" ?) A! e8 g- g
但现实的演化是,中储粮总公司、各地分公司和直属库都办起了公司。“假设托市收购还像最初那样疯狂,那么纳入托市收购的粮食品种,就快被中储粮垄断经营了。”一名粮食企业人士担忧。: f$ H8 w1 p% J. }0 p1 k( R% s7 C6 E
自2000年成立至2010年底,中储粮的资产总额已达3088.2亿元,注册资金166.8亿,肢体庞大。而据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储粮2005年到2006年的托市粮的“购与销”环节核算,仅盈利 2.7 亿元。
, h( I3 K" d$ J: [; W8 M& K 在这两个年份,中央财政还提供了158 亿元的财政补贴,其中粮食保管费用72亿元,贷款利息补贴86亿元。( O. W4 f- Y+ \% L) Z7 Y
11年前成立中储粮总公司时,就有一种改革思路:成立储备中心,属事业单位。但最终成立储备粮管理公司的思路占了上风,希望中储粮能在市场体制中,用市场手段解决宏观调控问题,完成轮换任务,减少调控成本,减轻财政负担。
1 j9 M7 _; i$ ^" |5 H3 d& L 出于对直属库爆发问题的忧虑,财政部驻江西专员黄福香就曾撰文建议加大储备库的上收力度,加强对中储粮储备机构垂直管理的幅度。文章称2005年时江西省中央投资兴建的粮库共58个,但仅有16个库点已经上收为中储粮分库和直属库。& r# m7 E8 B+ _! o( V' ~( O S
但这种管理架构的微调,依然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储粮的身份尴尬,屡屡爆发的窝案,更是将两重身份之间的灰色缝隙愈加放大,直指中储粮本身。 y* e) `2 Z7 f
% O& r: J. E! ?4 p: U/ ~
『以上内容为网上采集,并不代表大器网络的观点,请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和非法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