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储冠全球 买债有变动 美担心欧洲盼 日韩心情最难猜 专家称——
成债主 中国不做“冤大头”
中国长期以来稳坐美国“第一债主”宝座,而欧洲更是欢迎中国投资欧债,但本着“投资多元化”的原则,中国开始转向近邻日韩,不断“丰富”自己的外汇储备。
可是随着“美国主权神话的终结”、“欧洲债务危机狼烟四起”,日韩对中国借债却多有说辞。中国陷入了一个“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的尴尬境地。专家指出,中国投资外债应理性,坚持多元化原则,不能当“冤大头”。
算家底
外储实力很“雄厚” 逾六成买外债
主管外汇储备的中国外汇管理局,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机构,也是最伤脑筋的。
中国外汇储备在2011年第一季度冲上30447亿美元,从2万亿美元储备迈上3万亿美元台阶,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截至2011年10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2万亿美元。
3万亿美元可以买到什么?有外国媒体这样“调侃”:理论上说,可以买下16%的美国股票(包括纽约和纳斯达克两市);几乎可以买下全球100大上市石油公司;可以买下十个苹果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
此外,3万亿,可以吞下2011年产出的所有石油的88%。,还可以买下世界最著名的50大体育俱乐部、50大文化俱乐部及50大图书馆40次。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对此表示,中国的3万多亿外汇储备中,估计60%以上投资于国家主权或类似主权债券,既包括美国国债,也包括欧洲诸国国债,还包括房利美、房地美债券这样的垃圾。
不过,眼看着美国的财政赤字泛滥和欧洲债务危机,中国投资策略要转向的传闻让各国不安起来,不仅欧美,就连日韩的心情也错综复杂。
观态度
山姆大叔很担心 就怕中国不买债
经过近8个月的争执,2011年8月1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终于达成一致,将美国政府债务上限至少提高2.1万亿美元,要求政府在未来十年内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以上。
但美国的“债务危机”还远没有结束。随后的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美国百年来首次失去AAA评级。
由于评级大逆转,许多中国民众开始担心中国所持大量美国国债的安全性,也发出了希望美国“戒除毒瘾”的忠告。有位人士将这种形势比作坐飞机:出事的概率非常低,但一旦出事,结果就会极为严重。
而2011年10月12日,美国财政部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美国10年期国债拍卖会,但结果却十分尴尬,参与间接竞拍的数量(代表国外需求)是2010年2月份以来最低的,卖出美国急需救市国债数量非常有限。
事后,据美国相关部门私下解释称,这次拍卖会之所以出现如此尴尬场面,是因为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美元买家没有到场竞拍——缺席了。 而且,美国人发现,中国已经连续多个月在悄悄减持美国国债。
种种对中国可能大幅抛售美债的担忧,使得美国“吓出”一身冷汗。而美国国家领导人也不断“拍胸脯”地向中国保证,中国投资的美债安全。美国副总统拜登甚至借访华契机重申:中国对美债的投资安全牢靠。
欧洲情绪很暧昧 登门游说救市
欧债危机“狼烟四起”,欧盟峰会经过多轮讨论决定以“一万亿欧元金融稳定基金”等措施平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就在这个消息传出的第二天,克劳斯·雷格林便抵达中国,将北京作为其兜售EFSF债券第一站。
他说相信中国政府会继续购买EFSF债券。尽管雷格林并未明说,但是英国媒体称,雷格林此行就是希望中方购买欧元债券,以协助欧元区度过危机。
作为发达地区的欧洲向发展中国家求助,引发欧洲媒体感叹。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为了保住欧元这一单一货币的性命,欧洲正向中国伸出乞讨的破碗……欧盟的领导人正极力希望中国能慷慨解囊,救助欧元区”。
报道称,欧洲的这一举动,也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世界权力的中心,正在向东倾斜。
对中国而言,欧盟自2004年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以来,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一直在15%以上,同时中国已持有6000亿美元的欧洲债券,欧洲稳定对中国非常重要。
但在进一步购买欧洲债券上,中国方面同样给出了“保留意见”,而专家也指出,中国应该“量力而行”。
原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购买EFSF债券,在方向上不是帮或者救,而是要看投资收益回报。应该等EFSF的具体细则出来后,考量风险是否可控的前提下,才能做出具体投资决策。
日韩心情很复杂 中国花钱为的啥
近年来,为了使得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中国官方将目光转向了日债和韩债。但中国增持日韩两国国债的消息引起日韩媒体的高度关注与热议。
其中,日本媒体表示谨慎欢迎,但担忧中国的增持会推动日元持续升值。而韩国媒体则大呼中国“大举进军”该国债券市场是怀有意图的,担心韩国市场将仰中国央行鼻息。
日本的一些市场人士和分析家认为,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是在欧洲危机严峻化之后,且大部分都是短期国债投资,可以认为是暂时规避风险的临时性行为,一旦欧债危机缓解或结束,资金就会流走。
此外,韩国还“深入”分析了中国增持韩日国债的背后意图。韩国《东亚日报》刊文介绍了所谓“中国在世界资产市场的影响力”,罗列了诸如:中国主权资金对韩日国债的追逐、中国对黄金资产的收购,以及中国央行近日允许外国中央银行与金融公司对中国债券市场进行投资等内容。
其中最后一点被该报评价为中国发表了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独立宣言”。该文标题也颇为“惊悚”:“各国经济受中国国力影响而震动”。
韩国《中央日报》则“鞭辟入里”地评论道,中国的目标是将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金融危机,中国开始厌倦美元,倾其全力培养人民币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第三货币”。
该报称,中国也很清楚,这条道路并不好走,所以先将目光投向亚洲境内,开始“卖美买韩”。这意味着,以后中国可以对韩国货币政策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这也是韩国绝不能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视为“他人之事”的原因。
与此同时,日本媒体也称,日本政府正在谨慎分析中国增持的意图和动向。
2011年中国持美债情况
(单位:亿美元)
1月 11547
2月 11541
3月 11449
4月 11525
5月 11598
中国历年的外汇储备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单位:亿美元)
2.85万
2.40万
1.95万
1.53万
1.07万
8188.72
6099.32
4032.51
2864.07
2121.85
1655.74
6月 11655
7月 11735
8月 11370
9月 11483
出声音
购买外债须谨慎 咱可别当冤大头
“我们应认真考虑向欧洲提供援助,但不能当冤大头。”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专家梅新育直截了当地说。
他认为,我国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公平合理的贸易诉求,比如推进新的中欧全面经济合作协定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在协定中要求对方接受中方的合理要求,降低对华贸易壁垒等。
梅新育表示,中国在金融领域“出手”扶持欧洲的方式可以考虑购买EFSF债券、救市基金等,但尚未具备在欧盟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的能力,这一点从平安折戟投资富通案中就可以看出。
而对于美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美债是全球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与交易品种,美债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不确定性将影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他表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将继续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 波动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而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年全球年会上公开表示,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调整是必然的,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他同时称,现在中国大概有4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70%都是外汇储备,都是证券类投资和组合投资,直接投资比重非常低。如果把每年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或者是二分之一拿来做直接投资,这对所有国家、对中国都有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