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2|回复: 0

临清佛汉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8 20: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百立 于 2012-1-28 20:26 编辑

佛汉拳起源佛汉拳亦称“佛汉捶”,俗称“佛拳”。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在清朝咸丰年间才传入民间。

    根据河北北大名东关碑文记载:佛汉拳流传世俗有140余年。首传人贾云露,世居河北长垣县贾庄,幼喜击剑,酷爱武术,后求师访艺于少林寺。因是俗家弟子,被拒之山门之外。贾就每天跪在门外不起,以求武技,日复一日,月半有余,寺僧念其诚意,应允教授,以励其志。由大和尚修文者主方丈(俗家姓徐)亲授,贾学三年,尽得其奥,至此师命辞刹,嘱其遇机会发挥武事,有所作为。并为传系人排了二十个字,即“内、初、山、寺、团、同、胜、国、少、年、用、者、思、理、多、君、猷、民、则、安”来分辈次,贾为“初”字。贾离寺后,在大名设场授徒数十年。在此期间闻风求教者不计其数,据碑文记载,贾教授入室弟子有四十二人,仅贾云露的入室弟子张金荣一人就授徒二千人,从此佛汉拳就广为流传。
佛汉拳起源传说佛汉拳究竟源自何地、何年、由谁人所创?并无详实可靠之历史文献记载。据前辈拳师口述该拳系由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所创,约在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汉土,入住少林寺,随将此拳传与少林寺僧,该拳为少林寺镇山之宝,历代为少林寺武僧秘密传习。此拳创始以来,因不轻易外传,又极具技击特色,被少林寺视为看家护院之拳法,尊为“少林暗藏门”。有口诀可为佐证,如“佛汉本是暗藏门,大通年间留下根,绘图带到少林寺,暗藏佛法少人闻”或“初祖外传防身法,流传少林墙壁纳,千古妙术传千古,佛汉暗藏佛汉家”等均足以证明。少林一派均奉达摩为祖,但至今尚未发现达摩少林传拳之文字记载,这正是中国武术文化之一般现象。但佛汉拳系正宗北派少林拳术。无论从其套路所反映的身、手、步、法或拳师所传拳史、拳理、技艺功法均具少林寺之共同特点。当然,佛汉拳作为一个独立的门派在理、法、术、功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外作为产生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文化。武术各门派其实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佛汉拳术除具有一般少林拳术特点和自己特色以外还和其他拳门有很多兼容相通之处,有很多方面与太极、行意有共同的要求。拳谱理论上亦有完全相同之处。可见各拳术实质上虽有其共同之传承,而追求方式上的差异也是存在的。

    首传人贾云露其人根据可以考证的情况,大约清咸丰末年或同治初年之时,即公元一八六零年左右,河南开封府(按古规今)贾楼人贾云露(名长志、字平西、法号光明)系少林俗家弟子,从师于少林和尚徐修文(法号普净)长老,并奉徐修文为佛汉拳第一代。同时尊其所嘱以徐修文所定之辈次,沿传至今。

    贾公尊师命辞刹,独闯江湖,曾任清军征西先锋官,凯旋归朝,后又佐邱师南伐,累建功绩,被咸丰帝封为督尉,因无心于仕,遂辞官归故里,行年花甲,到河北大名龙王庙一代传拳。贾公来到后因拳艺精湛,在以艺会友中,当地拳师无不败北败者均弃原学,改习佛汉,一时名声大噪,尚武好艺之人,闻其贤名,皆乐拜为门下,弟子千人,登堂入室者不下百人。贾老之高足有:宋金榜、张金荣、何金成、赵金山、曹思温、刘常春等人,后逐渐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晋、冀、鲁、豫四省较多。贾公以从师少林而成其艺,以辞官云游而业拳,其几十年四方寻访探胜,以其深厚得武学渊源,丰富的战斗实践,广泛的武术交流,长期的教拳活动,终于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佛汉后人,使源于少林的一门优秀拳种植根到大名的沃土之中。从其毕生的武术活动中,其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中可以想见贾师太不仅从徐老先师处继承了少林佛汉拳且博采众长丰富发展了佛汉拳术,使佛汉拳从祖国的武术宝库中吸收了更多的营养,而愈加闪耀其夺目的光辉。
    佛汉拳分布 佛汉拳主要分布在山东
临清、吉林、河北大名一带。  
    在浩瀚的少林武海中,有一枝鲜为人知的奇葩——少林佛汉门(又称佛汉拳) 佛汉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盛行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王在兴寺的同时又毁寺、禁武,使很多的少林功夫绝技濒以失传。故流传至今的少林武术并广及晋、闽、浙、吉、津等地,是一门颇具技击特色,影响越来越大的优秀传统拳术。 
    佛汉拳技法佛汉拳惯于施展擒拿、分筋、挫骨、点穴闭气等技法,运用名暗柔硬功,强调闪身贴近,挨身肩靠,转身背撞,拧腰胯打,讲究呼吸得法,力从腰发,摇身加晃膀,动动带身法。以敏捷为主,低进高退,落地生根。全身各法运用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体现一个“整”字,在技击中强调以变应变,滚打巧拿,讲究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做到身灵,步活,眼到,手到,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佛汉拳以徒手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对打为主要形式,强调实用,动作精巧紧凑,敏捷灵变,刚柔相济,练功练拳,二者兼能,互为致用。 功法有铁把功,回拉转,五龙出洞,保守式。

    佛汉拳特点 佛汉拳发展至今,在短短100多年里,顷吐了佛汉拳历代先师的心血及智慧的结晶,它事例了中国古典哲学、医学、武学、人体力学,遵循佛家、儒家思想,特别吸收了道家太极阴阳学论,形成具有独特优点的拳学体系。它以人体为依据,以实战求真为宗旨,具有结合性、科学性、实用性、卫生健身性四大特点,它以贴身靠打,擒拿分筋挫骨,点穴闭气为长。运用明暗柔硬劲,内外兼修,全身各法运用协调,精气神高度统一。刚柔相济,虚实分明,周身一家,浑圆一体。
    何金成一支: 何金成(1871 -1939),大名县城内县前街人,原为拳场拳师、大名府护院武师教头、队长。约在1905年后与八十一岁高龄的贾云路交流后,欣然拜贾云路为师,以佛汉拳为主传艺,成为大名城内佛汉拳一代名师。何门下弟子众多,涌现出许多高手,最有名的如闻名县内外的“四大洲”——吕尊洲、杨少洲、尹慕洲、纪少洲和王同信、邱红军等等。何成名后弟子和友人赠其一木匾——“武士山斗”,由当时大名最著名的书法家王洪钧手书。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大名镇守使孙殿英和国民军骑兵第4师,师长郭希鹏,先后驻防大名,闻何金成其名,欣然拜访何金成学习武技。后还请何派人到军队里传授拳技,何家弟子有几十人先后在孙、郭部队作武术教官。
    何金成三子何子修,民国初生人,身怀多种内外家技艺(是佛汉拳、查花拳、龙虎拳的传人、还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在何氏子嗣中功夫最好,弟子最多,影响最大。曾经有一日本人闻其名登门访他,要求比武切磋,为避免得罪日本人,何子修只是“点到是数”轻轻击败对方。对手为之折服,想拜何子修为师,被何婉言谢绝。何子修曾在北京应“太子”袁克定之请,想其传授太极拳。1950年何子修一家迁至临清,他和儿子何英林遂将佛汉技艺传至临清。何氏一支还祖传一件独门兵器—“枇”,为世间稀有兵器,其外形似一支伸长脖子的乌龟,相传为明末大太监王承恩所传下。
何金成弟子杨少洲,大名南关人,早年于大名城内曾开大名国术馆,其成名弟子金洪章为邯郸武协主席,金将佛汉拳在邯郸广泛传播,弟子众多。在金洪章的带领下,众弟子为杨少洲树碑于大名南关,以示纪念。
    何氏一门将佛汉拳逐渐传至邯郸、邢台、安阳、西安等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