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5|回复: 3

纪念孔繁森殉职20周年—穿越岁月的回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7 09: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穿越岁月的回响——纪念孔繁森殉职二十周年
2014-11-27 08:58:53  来源:聊城日报  责任编辑:杨翠婷  

字号:[url=]小字体[/url][url=]大字体[/url]

  狮泉河水清澈依旧,冈底斯山悄然矗立,岁月无痕,孔繁森已经离开我们20年了。20年来,孔繁森精神更加弥足珍贵,其热爱人民、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依然让世人仰视。
  为了深入挖掘孔繁森事迹,充实馆藏文物和资料,去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专门组建了《口述孔繁森》采访、文物征集小组,洪亚彬、刘建国、李菲、赵亮亮等同志,从孔繁森的家乡五里墩开始,沿着孔繁森的成长足迹,先后赴重庆、成都、江苏、济南等地采访了与孔繁森关系密切的同事和好友共100多位。当事人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像卖血抚养孤儿、为敬老院的老人吸痰等情节都得到当事人的进一步证实。
  青春:军旅七年 受益一生
  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展厅里有张图片,介绍的是孔繁森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服役时和三位老首长的故事,他们对孔繁森从一位热血青年成长为革命军人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来自延安八路军总医院、被称为“军内一把刀”的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务处主任徐诚上校对他的教育和帮助最大。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马从忻、徐诚夫妇的儿子马北返。从马北返的口中了解到,孔繁森当年给马从忻、徐诚夫妇当了三年的公务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O型血的徐诚在手术台上多次为做手术的战士直接输血,刘伯承、贺龙、胡耀邦、王震等将帅的孩子都是她接生的。建国后,夫妇俩继续保持优良传统,经常尽己所能帮助别人,资助贫困学生,收养亲朋好友无法照顾的孩子。“老革命们”的言传身教为涉世之初、正值青年的孔繁森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孔繁森在部队经常学雷锋做好事,他自费买了一套理发工具,业余时间专门为群众和战友义务理发。如今已回到江苏省新沂市老家、当年孔繁森的班长臧秀启对此进行了充分证实。他说,孔繁森退伍时把理发工具作为纪念品留给了他。回到家乡后,他用这套理发工具为群众义务理发十几年,直到不能用了才珍藏起来,现在捐赠给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臧秀启还讲述了孔繁森曾两次偷偷地给自己病重父亲寄钱的感人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臧秀启谈起此事,依然泪流满面。
  清贫:孔市长借钱请我吃水饺
  孔繁森去世时,身上只剩下了8块6毛钱,对于这个数字,曾有人表示质疑,一个地委书记,不可能这么“穷”。但是,离开了西藏17年的冯少华,对于孔繁森的“穷”一点也没有感到意外。
  冯少华于1990年在西藏青年报工作时与时任拉萨任副市长的孔繁森相识。冯少华爱好广泛,喜欢摄影和收藏嘛呢石刻拓片,两人兴趣相投,有时间就会一起聊天。1992年大年初二晚上,他正欣赏一张四臂观音的石刻拓片,孔繁森来到了他的宿舍。他告诉孔繁森,希望将来能出一本有关西藏嘛呢石刻的书,孔繁森听后大加赞赏,并嘱咐冯少华,以后出了书一定要送给他一本。2009年冯少华的《西藏嘛呢石刻》一书出版,他专门写了《书祭孔繁森十五周年》的文章发表,并将这本书赠给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在扉页上郑重写上:献给孔繁森。
  冯少华说,大家都知道孔繁森乐善好施,身上经常没钱。有一次他和妻子从西藏回内地,孔繁森在一个小饭馆里按照山东人“起程饺子落脚面”的风俗特意为他们践行。他们3个人要了2斤水饺,共16元。可是在结账时,孔繁森翻遍所有的口袋,只掏出了12元,多亏赶来的警卫员凑了4元才付清了餐费。
  悲悯:我见证了孔市长卖血育孤
  1992年,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在地震废墟上收养了三名失去父母的藏族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英和只有5岁的贡桑。孔繁森本来就不宽裕,还经常接济贫困的藏族群众,自从收养了孤儿后,生活更加拮据,尽管后来一名藏族干部收养了曲尼,但两个孤儿还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他不忍心把这种负担转加给别人,也不想给组织添麻烦,于是就悄悄地来到西藏军分区总医院血库献血,先后献血900毫升,换取900元的营养费,用于抚养孩子。
  对于孔繁森卖血一事,曾有人认为不真实。在这次《口述孔繁森》采访活动中,工作人员在成都找到了当年在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工作的刘业香,证实了孔繁森卖血的事实。刘业香说,那时候去献血的大多都是生活困难的藏民,而孔繁森是一个汉族人,另外在和孔繁森交谈中得知是山东老乡,所以印象比较深。直到孔繁森去世之后,她才从电视上知道,那个来医院几次献血的汉族干部是拉萨市的副市长。
  务实:他从不拍脑袋做决定
  采访中,孔繁森生前同事好友对他的评价很一致:他是一个务实的干部,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干工作从不简单地拍脑袋,而是实地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去解决问题。
  如今已退休的郭月才,在孔繁森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时,与其共事。他回忆,1975年,聊城地区组成山东省农业学大寨工作团,郭月才在高唐分团,由孔繁森带队。他们进驻的是赵寨子公社王辛庄村,孔繁森在村里跟社员一起劳动,并对群众的生活困难很关心,帮助解决了五万斤的救济粮。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帮助群众调来3万多棵树苗,后来村里的老百姓盖房都派上了用场,现在聊起此事老百姓都说多亏了孔部长。
  柴腾虎曾任阿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阿里地委秘书长,是孔繁森同志事迹报告团成员。他说,孔书记想通过发展阿里的旅游产业,改变阿里的落后面貌。孔繁森多次带人去日土县的班公湖,并作出发展规划。在班公湖,有人提议捡一些鸟蛋,孔繁森不让捡,而且还问这么多人上岛会不会对岛上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就说明,孔繁森看问题既有高度又有前瞻性,既注意到了资源开发,也注重了环境保护。
  柴腾虎说,孔书记后来在新疆出事,就是因为他到新疆考查边贸,为阿里贸易、旅游开发提供经验。没想到,孔书记在路上遭遇车祸不幸遇难。孔繁森去世后,柴腾虎十分悲伤,二十年来,每到11月29日孔繁森的祭日,他都要来聊城祭奠。
  后记:淡泊名利的精神影响每一个人
  孔繁森很多生前好友说,有人曾经问过他们,孔繁森真的那么好吗?他们都说,孔繁森的事迹不仅是真的,而且事实上比现在媒体上宣传的还要好。孔繁森无愧于领导干部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采访人员都深深感受到,孔繁森的生前同事好友,受孔繁森精神的浸润,无不淡泊名利,朴素真诚,续写着让人感动的孔繁森故事。前不久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参观的北京武警工程学院副院长楼文伟少将,与孔繁森在阿里有过工作交往,深深地被孔繁森的清正廉洁折服。他此次赴菏泽探亲,没有坐专车,没有通知当地的部门接待,一家三口坐长途汽车来到东阿,后又专程搭车来到聊城参观纪念馆,并接受采访。临走时,他拒绝纪念馆派车送他们,而是坐出租车去了车站。
  孔繁森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每个人,孔繁森虽然去世二十年了,但是这些被采访者说起他来还是情不自禁,泣不成声。
  孔繁森精神同样体现纪念馆工作人员身上,在采访前,为了不耽误时间,提前搞好预约,做足功课;每天早出晚归,尽可能多地采访,同时尽量不给被访者增添麻烦;餐饮住宿,能节省就节省,把开支压缩到最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孔繁森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
  据了解,《口述孔繁森》项目计划采访300人,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他们将沿着孔繁森的足迹,继续寻找、采访更多的亲历者和知情者,获取更丰富的资料,收获更多的感动!
(记者 朱玉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