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0|回复: 0

探访青岛同性恋人群 患上艾滋病更需要关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2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在青岛为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干预事业付出努力的志愿者中,有一些非同性恋者在不懈努力。
& O6 b' _- W8 q$ A
0 P! b4 N4 [) Q  在青岛为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干预事业付出努力的志愿者中,有一些非同性恋者在不懈努力。12月1日晚,记者跟随艾滋病干预志愿服务组织“四海兄弟工作组”来到同性恋酒吧,参与其艾滋干预的过程,在这里宣传没有说教 ,只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打动人,一个个游戏寓教于乐。“四海兄弟”的负责人李西琼是名非同性恋者,他和其他非同性恋者都在为这个弱势群体服务,他说要获得男同人群的认同不是很容易,他们的志愿者也有采血时被针扎的危险,但他们在坚持,因为“理解和包容是对抗艾滋病传染的最好的药物”。
5 F" E: ^$ j5 B4 D, T0 o  u1 M  同志酒吧
- l1 B" a( I; Y$ ]( l; u) ]1 @  没有想象的那般“妖魔”
3 I" a5 c2 M$ W7 ?. L  T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晚9:00,在青岛这座城市一个非常隐蔽的角落里 ,一场男同群体“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晚会”即将开始。0 r# g4 y5 a* `9 @  i
  提前10多分钟,记者按照跟“四海兄弟”负责人李西琼的约定来到一个名叫“转角爱”的酒吧,没有招牌,只有一面代表“同性恋骄傲”的彩虹旗在寒风里飘扬表明其“身份”。第一次来,记者感觉心里有些别扭,李西琼说这很正常,作为非同性恋志愿者,他第一次来也是这种感觉,那是对这个群体的不了解造成的。
3 {/ |. J1 I* ^# B9 m0 h  酒吧在地下二楼,进入其中音乐很响,人们或走来走去,或坐在桌子边聊天,而接下来的晚会让记者感到,这里跟来之前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跟一般的艾滋病预防宣传不同,“四海兄弟”和“转角爱”酒吧准备了一场晚会来宣传预防知识,知识问答、猜谜游戏等互动让艾滋病预防的知识在欢声笑语中传递出去。' A$ x3 x. `1 W$ F0 `( R
  “同志酒吧比我看到的其他酒吧都还要干净。”李西琼说,这是一位曾经被邀请来参加同志活动的异性恋者说的,他也经历了从不了解到了解到的过程。但李西琼说,这个酒吧还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怕引来对于这个群体的伤害。2 T/ n% r/ [: {: E/ R: I
  真情讲述5 ~  W/ U1 Z- c1 e: I
  现在特想好好孝敬父母' e5 R6 R* |0 k- |6 A) H. r
  除了文娱表演和游戏环节,“四海兄弟”的干预工作被蕴含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当中。晚会进行到一半,李西琼邀请在场的所有人起立,并闭起眼睛倾听他讲述一个阳性者的故事。
2 ~9 X' t6 B! o4 v; Z  这是一名刚刚被检查出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患者,他还那么年轻,知道自己被确诊时就崩溃了,就问李西琼自己还能活多久。“他说,我怕啊,我得了这个病以后就不能跟大家走得很近了。”在平复了情绪后,这个阳性者对李西琼说,“哥,我一定会好好地活下去,我要努力赚钱,回家好好孝敬父母,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在父母亲去世之后,才会死去!”! S7 Y6 ~/ l: r5 `- Z  h
  市疾控中心的刘明华大夫是在确诊阳性患者后负责对感染者的告知,她就问了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当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后,很多人是什么感受吗?”对于这个问题,有的人说是“这是真的吗”,有的人回答“我还能活多久”,刘大夫说,最多的是另外一句 ,让她特别难受,那就是“我还能不能比我母亲活得时间更长一点?”
% t$ s  i- B9 z4 _/ j* P% L+ W1 ^  “你怎么看这群人?”市立医院皮肤性病科主管医师张建明也被邀请现场答疑,私下交流时他这样问记者,随后又给出了答案:“他们其实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 ,他们也一样需要宽容。”( a& A- r5 v( b1 q5 P
  干预成果9 I! _" T2 F  b" k9 ~4 e6 p
  一年多检出70例阳性者' z& P3 N- z6 B4 K, t6 k" d
  在“四海兄弟”,男同性恋者可以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但是我们只负责采血样,出于保密的原则,连初筛的结果我们都不知道,除非他们本人想告诉我们。”李西琼说,“四海兄弟”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在男同群体中进行艾滋病干预项目工作的。
3 Y1 i- N8 }$ J: ~( Q  “第一次我们筛查出阳性者,我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李西琼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检测出艾滋病感染者的场景。当时是一次外展活动,他们组织志愿者到郊区进行易感人群血样抽取。回来检测的时候发现了两例艾滋病病毒阳性者。“筛选是我们的工作,检测出来是我们的成绩,按理说取得成绩我们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我当时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们也非常不希望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患这种病。”
0 h* N! x- k& `2 j4 u4 E不过,这种矛盾的心情慢慢改变了,李西琼不再矛盾,“随着检测出阳性者越来越多,我感觉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也越来越有紧迫
4 R- R+ \* E$ }8 _4 W; i感。”意识到这一点,他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这项公益事业中。“我们很多志愿者都是这样,将自己的业余时间贡献出来,甚至是所有的时间都贡献出来为男同群体服务。”
' a0 e" ~+ p6 d  截至今年9月份,该组织共采取3334例高危人群的血样,其中70例被检测出是艾滋病病毒阳性者,检出率约为2.1%。! a0 x9 f' U: m4 d
  ■志愿者故事
" f8 e8 i4 s. l, P  受托扛起抗艾公益大旗
' B* m7 }% o$ d8 m  当晚的晚会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随后“四海兄弟”在现场设立的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的项目还持续了一段时间,记者就没能跟李西琼等志愿者详聊。
7 J# P5 Z1 f) F" U- [& N  12月2日一大早记者又来到位于太清路的“四海兄弟”工作室,李西琼和另外一位志愿者苏大哥(化名)在忙活着,在这个为男同群体服务的公益组织里 ,他们是20多名志愿者中仅有的两名非同性恋志愿者。
& \' ^0 P0 B# i  李西琼说,以前他是经营生意的,进入“四海兄弟”后生意便主要交给妻子打理。每天他早上8时到工作室,下午4时下班去学校接孩子放学;周末时间下午则会待到6时。“家人的支持特别重要,可以说现在我们全家都是志愿者。”
* s( \, ]4 T! H' i; n! H$ W" a# C  李西琼是在2004年接触到“四海兄弟”青岛同志网站的,之前他一直在做着各种公益活动,这个网站的负责人便邀请他来管理网站,把这里做成一个公益阵地。慢慢的,李西琼开始接触这个群体,并开始慢慢理解。“有时候我妻子开玩笑,说别被他们给‘同化’了;我自己也曾担心过。但是我又想很多教授专家在为这个群体呼吁,他们也没有被‘同化’,并且同性恋者跟那么多异性恋生活在一起也没有被‘同化’,我还怕什么啊。”说完,接着是他爽朗的笑声。* l  a( D+ d- N/ ^. h$ `
  夫妻俩齐齐被拉“入伙”
1 h  {( W: D9 }- z  `8 R  苏大哥是被李西琼给拉入伙的,不同的是他们夫妻俩同时接触到这项公益事业,因此更能互相理解。“刚开始我也对男同性恋不是很认同,因为接触得少,只是把这当成一项公益事业在做。”他说。% H* D, Q- I- m* N' r8 E
  可一件事改变了苏大哥的看法。一次一名男同性恋因为感情受挫,有了轻生的念头,苏大哥和爱人担当起了心理疏导的工作。“我们就跟他聊天,通过他也了解更多,他也慢慢恢复过来。并且这个男孩子的性格很好,跟我很对脾气,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还当起了志愿者。”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接受这个群体,并开始服务。
6 c4 W; x; ~, a8 p( M  “说实话,非同做志愿者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我们的身份不怕暴露,我们可以多方争取资源为他们服务 。但弊端也很大,他们为什么要相信一个异性恋者呢,赢取他们的信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过李西琼说,随着接触机会多了,相互了解更深,彼此的信任感也就更多了。正是这份信任,很多男同性恋者都愿意向他们求助。3 N- L& E& v% L: O9 t+ t6 q% P
  采血样时曾被针扎伤手0 i# [- J; [3 Z: P% i5 z: o
  在这群志愿者中,虎子(化名)也是中坚力量,并且身为医务人员的他和另外一名志愿者专门负责给检测的人员采血。一次在外出宣传现场,虎子给别人采血样,他一不小心被采血用的针头给扎伤了手。“当时他非常害怕,我们也很担心。因为现场没有应急设备,虎子就赶紧回到青岛进行紧急处理。”当时采集的血样被紧急送检,还好结果是阴性,虎子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 x- w: i% i* Y8 X7 b( c6 u  “说实话我们志愿者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这两名负责采血样的志愿者风险更大一些。但是其实在社会上每个人都面临这些风险,我们相比之下风险还小一些,因为这份工作让我们了解了更多预防的知识,避免了愚昧错误的观点。”& ]% ^# d* h' [
  “我希望更多的非同性恋者能加入我们。”作为非同性恋者,李西琼说他们能为这个弱势人群服务感到骄傲。“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我身边的人都很理解这份公益事业。”他说他在生意上有些客户,听说自己在做男同艾滋病干预项目,觉得很佩服,就建立了比合作伙伴更进一步的关系。前不久还有一个客户给他打电话问有没有可以帮助的,“我就跟他说,我这里没有安全套可以发了,你能否给解决一下。”结果对方爽快地答应了,一下子给送来了6000只安全套。( R% c0 K1 O. K1 h/ h
  ■记者手记
, x% b) {3 Z5 c* {  理解和宽容是抗艾良药* {1 W7 Z9 X. s* d9 m$ E. U
对于“四海兄弟”的采访,是记者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关注男同系列的最后一个采访。刚一见面李西琼就针对记者之前的报道中一个词进行纠正。他说% a4 E( L- J4 R: d
感。”意识到这一点,他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这项公益事业中。“我们很多志愿者都是这样,将自己的业余时间贡献出来,甚至是所有的时间都贡献出来为男同群体服务。”
7 g/ d( _7 [8 a! G9 z6 {* c  截至今年9月份,该组织共采取3334例高危人群的血样,其中70例被检测出是艾滋病病毒阳性者,检出率约为2.1%。- N' w# c& [5 M4 d
  ■志愿者故事
0 d. y$ S( @* L/ q  受托扛起抗艾公益大旗
" b( O- n2 e' X' y8 b2 z  当晚的晚会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随后“四海兄弟”在现场设立的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的项目还持续了一段时间,记者就没能跟李西琼等志愿者详聊。' K3 E; a% \# u/ O
  12月2日一大早记者又来到位于太清路的“四海兄弟”工作室,李西琼和另外一位志愿者苏大哥(化名)在忙活着,在这个为男同群体服务的公益组织里 ,他们是20多名志愿者中仅有的两名非同性恋志愿者。
" G% s5 L: g9 E+ r# M: C  李西琼说,以前他是经营生意的,进入“四海兄弟”后生意便主要交给妻子打理。每天他早上8时到工作室,下午4时下班去学校接孩子放学;周末时间下午则会待到6时。“家人的支持特别重要,可以说现在我们全家都是志愿者。”, v! H+ f4 F( v/ _: X
  李西琼是在2004年接触到“四海兄弟”青岛同志网站的,之前他一直在做着各种公益活动,这个网站的负责人便邀请他来管理网站,把这里做成一个公益阵地。慢慢的,李西琼开始接触这个群体,并开始慢慢理解。“有时候我妻子开玩笑,说别被他们给‘同化’了;我自己也曾担心过。但是我又想很多教授专家在为这个群体呼吁,他们也没有被‘同化’,并且同性恋者跟那么多异性恋生活在一起也没有被‘同化’,我还怕什么啊。”说完,接着是他爽朗的笑声。& x" W& W1 `) t. D
  夫妻俩齐齐被拉“入伙”
5 {3 }" j# x/ }, S7 J$ i# x% u  苏大哥是被李西琼给拉入伙的,不同的是他们夫妻俩同时接触到这项公益事业,因此更能互相理解。“刚开始我也对男同性恋不是很认同,因为接触得少,只是把这当成一项公益事业在做。”他说。
2 ~- B: l% @) h6 O+ \$ i( f* e; @  可一件事改变了苏大哥的看法。一次一名男同性恋因为感情受挫,有了轻生的念头,苏大哥和爱人担当起了心理疏导的工作。“我们就跟他聊天,通过他也了解更多,他也慢慢恢复过来。并且这个男孩子的性格很好,跟我很对脾气,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还当起了志愿者。”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接受这个群体,并开始服务。
0 Q0 A0 D6 p& V; ?; ?. G  “说实话,非同做志愿者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我们的身份不怕暴露,我们可以多方争取资源为他们服务 。但弊端也很大,他们为什么要相信一个异性恋者呢,赢取他们的信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过李西琼说,随着接触机会多了,相互了解更深,彼此的信任感也就更多了。正是这份信任,很多男同性恋者都愿意向他们求助。. X; L3 l( [4 d0 j0 y
  采血样时曾被针扎伤手
( B1 r6 ]8 C% i# q! H  在这群志愿者中,虎子(化名)也是中坚力量,并且身为医务人员的他和另外一名志愿者专门负责给检测的人员采血。一次在外出宣传现场,虎子给别人采血样,他一不小心被采血用的针头给扎伤了手。“当时他非常害怕,我们也很担心。因为现场没有应急设备,虎子就赶紧回到青岛进行紧急处理。”当时采集的血样被紧急送检,还好结果是阴性,虎子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3 o4 a/ L8 I* l+ P) g3 r* {, o4 A  “说实话我们志愿者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这两名负责采血样的志愿者风险更大一些。但是其实在社会上每个人都面临这些风险,我们相比之下风险还小一些,因为这份工作让我们了解了更多预防的知识,避免了愚昧错误的观点。”' ~% w8 g& j/ y, U7 I" F
  “我希望更多的非同性恋者能加入我们。”作为非同性恋者,李西琼说他们能为这个弱势人群服务感到骄傲。“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我身边的人都很理解这份公益事业。”他说他在生意上有些客户,听说自己在做男同艾滋病干预项目,觉得很佩服,就建立了比合作伙伴更进一步的关系。前不久还有一个客户给他打电话问有没有可以帮助的,“我就跟他说,我这里没有安全套可以发了,你能否给解决一下。”结果对方爽快地答应了,一下子给送来了6000只安全套。
. ~9 x# p8 K* {$ Y2 z- o  ■记者手记, Q6 y8 a( R) h. l3 b7 }# L1 |
  理解和宽容是抗艾良药
6 f. _. L" v# Z; ]对于“四海兄弟”的采访,是记者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关注男同系列的最后一个采访。刚一见面李西琼就针对记者之前的报道中一个词进行纠正。他说
: F$ O# k) Y. E,“‘男同圈’这个词用得不是很确切,因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 ,这个圈子就是整个社会。”
! `; W* F, x4 d, e7 N; A4 h  记者还深深记得采访一名男同性恋者时他的眼神。说到一半,他停下来,眼睛里有犹豫,有审视,很复杂的眼神。随后他说出了自己的难言之隐,记者这才明白他是在判断,判断记者是否是一位可靠的倾听着。的确 ,记者能接触到他们是通过了各种他们可信任的渠道,有志愿者,有医务人员。但当他们确认对方不会伤害他们时,他们是很具有包容性的。* u& T5 ]$ x+ _% P& z
  在采访的最后李西琼说,“我希望人们能把他们当成普通的社会大众,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宽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达到减少传播的目的。”的确 ,“理解”和“宽容”,张北川教授说过,李秀芳教授讲过,男同性恋者自己也讲过,连日的采访频繁涉及这两个词汇,但都是在采访结束的最后作为一种期望表达的,说完后都有无限的怅惘。
( |) @7 N4 A7 T: c3 @2 Y  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这或许会更加深普通人对他们的误解。但我们是否也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我们也有应该改进的地方,对他们包容、理解,让他们更能感受自己是普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让他们即使在感染后也不“讳疾忌医”,能得到更好的救治。1 |4 E9 X4 u8 x# V& y: T, o

  \+ R( ]+ _7 R* G( T6 b' l+ z& g% i, s: q

, S. r0 {* t" k9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