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0|回复: 0

慈善家邵逸夫的聊城情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6 1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慈善家邵逸夫的聊城情缘
2011-12-13 22:05:50 来源:聊城新闻

   

    最近,一则104岁邵逸夫退休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正是这则消息,才勾起了聊城三中退休教师包大器的神经,因为年届80岁的包大器与邵逸夫既是老乡,还是校友。原籍浙江宁波镇海邵家村的邵逸夫,后移居香港。邵逸夫是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慈善家,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聊城大学的逸夫图书馆、聊城一中的逸夫教学楼和临清逸夫实验小学都是邵逸夫出资兴建的。”包大器说,邵逸夫不但与他有着老乡情缘,更重要的是他捐资助学惠及了聊城乡亲。
    聊城教师与邵逸夫

    本报12月9日10版刊登了《104岁邵逸夫退休》一文后,引起了本报铁杆读者、聊城三中退休教师包大器的强烈关注。他致信记者称,他原籍宁波镇海区包家村,距邵逸夫的原籍邵家村仅1.5公里。他不但是邵逸夫的咫尺之遥的老乡,还是同一所小学中兴小学的校友。
    包大器告诉记者,他今年已80岁,与邵逸夫相差24岁。正是年龄的差距,尽管他和邵逸夫是老乡还是校友,但只谋过几次面,并没深交。
    包大器1958年大学毕业来到聊城,因一口的浙江口音,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在聊城三中一直管理图书馆。包大器说,中兴小学每五年或十年举行一次校友会,让在中兴小学毕业的学生能有一个见面的机会。据包大器回忆,最初他与邵逸夫见面时是在1986年的中兴小学校友会上,那时邵逸夫已成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慈善家,当时邵逸夫作为贵宾被学校邀请到场。在后来几次的校友会上,包大器与邵逸夫见过几次面。包大器还特意拿出“中兴小学校友会通讯录”展示给记者,记者发现,通讯录上,中兴小学各个届别的同学联系方式一应俱全,其中,包大器和邵逸夫的名字赫然在列
    包大器曾为聊城争取教育基金

    包大器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聊城三中原校长桑友邻等人组建“建设大学”。当时由于资金紧张,他希望包大器能借助校友会的优势与邵逸夫联系,期冀能得到邵逸夫基金支持。尽管谋过几次面,但没有深交。这有点让包大器犯难。于是,包大器就借助校友与邵逸夫联系。包大器知道,与他年龄相当并且关系较好的中兴小学校友、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的童志行曾为邵逸夫写过家谱,并且邵家家谱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此,包大器与童志行取得联系,并说明缘由。童志行也与邵逸夫进行了洽谈。不久,邵逸夫基金会将两笔教育捐款捐赠给聊城,一笔是50万港元捐给聊城一中;一笔是50万港元捐给临清兴建逸夫实验小学。包大器说,不敢说这两笔教育基金是否与他有关系,但正是他联系邵逸夫后,邵逸夫基金会才将教育基金捐给聊城。
    130万港元惠及聊城中小学

    12月13日上午,记者一进聊城一中大门,发现“逸夫教学楼”坐东朝西矗立在校园内,教职员工在大楼内进进出出。校长崔秀山告诉记者,大约1994年,由教育部将80万港元的邵逸夫基金下拨给聊城,当时邵逸夫基金会明示,下拨基金的条件是,地方必须同时按一比二的比例投放配套建设资金。也就是说,若是下拨基金80万元,同时地方须投配套资金160万元。只有这样,基金才可下拨。那时,聊城一中最符合条件。于是,聊城一中决定建设逸夫教学楼。
    崔秀山说,既然学校决定建设教学楼,在争取到邵逸夫基金80万港元(当时相当人民币90万元)的前提下,聊城一中也没拘泥于一比二的比例投放建设资金,而是需要多少,学校兜底。整个逸夫教学楼建成最终需要建设资金达400余万元。整座楼建设面积为4574平方米,局部四层,二楼以上均为教室,一楼为图书馆和阅览室。
    记者从聊城一中逸夫教学楼建设资料上看到,聊城一中逸夫教学楼1994年兴建,1995年建成,目前,已成为聊城的一中的主体建筑之一。
    位于临清剧院西、古运河畔的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目前共有3000多名学生,教职工200余人。该校副校长李武成告诉记者,大约1993年,邵逸夫基金会通过省教育厅下拨给临清50万港元基金。于是,临清市政府再投150万元人民币决定建设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学校1995年投入使用,当时占地3600平方米。后来,临清市政府又投资200余万元兴建了第二座教学楼及科技楼。现在逸夫实验小学占地26.5亩,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目前,临清逸夫实验小学已发展成临清市最大的窗口学校。
    500万港元基金赠给聊城大学

    在聊城,受益于邵逸夫基金的不只是中小学,同样,聊城大学东校区的“逸夫图书馆”也是由邵逸夫老先生出资兴建的。12月13日,记者在聊城大学东校区看到,“逸夫图书馆”门前,大学生们人来人往。图书馆内,同学们正在认真地阅读各种读物,这里着实成了学生学习和滋养心灵的最佳场地。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基建处处长杜泽超告诉记者,逸夫基金归口教育部港台办公室。每年大约两亿港元基金面向全国大中小学校投放。2007年他联系大学图书馆建设项目,经过协商,邵逸夫基金会决定向聊城大学投放500港元兴建“逸夫图书馆”,2009年500万港元逸夫基金投放到位。目前,聊城大学逸夫图书馆已获得山东省质量最高奖“泰山杯工程奖”,明年争取获得逸夫基金一等奖。逸夫基金不但弥补了聊城大学的资金缺口,而且还彰显了邵逸夫对聊城大学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从这件事上足以看出,邵逸夫对聊城人的认可。可以说,邵逸夫老先生尽管没来过聊城,但对聊城情有独钟。目前,聊城大学正在争取第二个逸夫建设项目。
    逸夫图书馆位于东校区南北中轴线上,是东校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逸夫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6282平方米由主楼、内院构成“回”字形结构,沿主轴线左右对称,整体布局集中紧凑,功能分区明确。无论在造型、色彩、结构,还是在功能、自动化、电子化程度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读者着想的理念,具有浓厚的科教建筑的文化特征。
    逸夫图书馆拥有图书入藏、借阅、电子多媒体阅览、报刊阅览、信息素养教学、学术交流等服务功能。入藏各学科图书资料近100万册,电子文献220余万册,中文电子期刊13000种,外文电子期刊11000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近40个,阅览座位1600余座。逸夫图书馆采用藏、借、阅、检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了宽敞舒适、管理先进的读书环境。启用以来,图书馆以其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先进的服务模式,成为学校莘莘学子汲取知识的“第二课堂”。截止目前,逸夫图书馆共接待读者200多万人次,日均读者数约为5000人次。“如今,逸夫图书馆不仅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杜泽超最后说。(陈金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