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1|回复: 0

中国石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50% 资源消耗高企(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0 0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28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指出,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石油、铁矿石等均已超过50%。
  张平指出,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领域的进展和成效还不尽如人意,一些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上,资源环境约束还在强化。尽管“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能源消耗仍然偏高,环境污染仍很严重,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石油、铁矿石等均已超过50%。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仅下降1.6%,氨氮排放量下降0.9%,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7.2%。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物等持续增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和土壤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

世界石油版图中心转到西半球

  科技进步带来了西半球石油崛起的曙光,不过,是否会重塑全球石油版图?答案仍是未必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宇丹、宋媛发自北京 过去50多年里,中东一直位于世界石油版图中心。无论人们在其他任何地方发现或开采到石油,大多数言论都认为美国会愈发依赖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这一看似不可逆转的现实,不仅决定了美国的能源政策和经济政策,而且深刻影响着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
  如今,这一不可改变的趋势看似正在发生逆转,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称,一张新的世界石油版图逐渐显现,它的中心并非中东,而在西半球。
  新版图浮出水面
  “新的能源轴线北起加拿大艾尔伯塔,向南穿过美国北达科他州和得克萨斯州南部,再经过法属圭亚那沿海新发现的一块大油田,最后到达巴西附近的海上超大油田。”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石油的世界新秩序”如是描绘。加拿大“油砂”、巴西“盐下油”和美国“致密砂岩油”,因为科技进步得到开发,如今成为新宠。
  仅用10年,本处于次要地位的加拿大油砂,就跃升为该国主要资源。加拿大目前的油砂产油量高达150万桶/天,超过利比亚内战爆发前的出口量。到下一个10年开始时,该国油砂产油量很可能翻番。不断提高的油砂产油量加上其他渠道出产的石油,使加拿大石油总产量超过伊朗,位列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中国之后,成为第五大产油国。
  不过,能源轴线另一个重要连接点上的巴西实力也不容小觑。英国著名投资机构巴克莱银行,今年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报告指出,今后10年间,拉丁美洲油气市场的亮眼表现,将由巴西和哥伦比亚推动,其中巴西尤甚。
  但上世纪70年代可不是这样。当时巴西之所以开始从蔗糖中提炼乙醇,就是因为确信自己没有石油资源。然而自2000年以来,新增产油量已超过全部乙醇产量的1.5倍。
  这样的高产源于巴西盐下油开发。从6年前首次宣布发现盐下油气资源至今,巴西先后发现至少5块大型油气田。巴西前总统卢拉,曾自豪地将开发图皮油田称作“巴西的第二次独立”。据报道,到2020年,盐下油份额将从现在的2%提升至40.5%,产出量将近200万桶/天。美国贝恩公司能源顾问佩德罗·科代罗断言,“到2020年前,巴西将成为产量可与伊朗同日而语的石油大国。”
  第三个主要的石油供应变化出现在美国:用页岩气技术从致密的岩石中提取出石油。
  就在8年前,北达科他州位于地面数英里以下的一个名为“巴肯”的岩层,每天石油出产少得可怜,仅有1万桶,但现在日产近50万桶。该州也随之成美国石油生产第四大州,失业率降到全美最低。11年前,美国总产量仅为20万桶/天,但据保守估测,2020年左右,这一产量可能会达到300万桶/天。
  《华盛顿邮报》认为,在上述三种新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石油的供需状况将发生根本改变。西半球国家仍将需要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石油,但该需求到2020年将降至一半,这意味着届时从中东和西非的石油进口将会减少。
  科技背后的隐忧
  “是技术突破和科学进步才可能让这些资源为人所用,奠定了新的半球设想。”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丹尼尔·耶金如是所言。的确,如果没有这些科技进一步应用,也不会这么快看见西半球石油崛起的曙光。
  美国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专家戴维·费斯勒,在财经网站“寻找阿尔法”上撰文指出,巴西等南美洲国家与盛产石油的西非国家在地质学方面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毕竟数百万年前,南美和非洲大陆属于同一大陆板块。果然,上一个十年的中期,巴西在其南部海岸开采了数量惊人的石油资源。而之前,这些资源一直“沉睡”在1英里厚的盐带下。也正是这条盐带使勘探设备无法接收到探明石油所需的地震学信号。
  同样,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和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勘探,也非一帆风顺。上述两个地区岩层曾被认为根本不含石油,直到水平钻探技术和水力压裂法的开始应用,才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新开采技术一方面大幅提高世界石油的产量,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和破坏,也引发热议。油砂是加拿大人的财富,但也给加拿大带来不少的烦恼和争议。该国媒体曾视其为“加拿大脸面上的一个黑点”,《纽约时报》称其为不洁的“焦油”,环保组织直呼它为“脏油”。
  要知道,每提炼1桶油砂原油需要5桶水,同时还需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华盛顿邮报》刊文指出,从油砂生产开采到形成汽车尾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直接开采和使用原油,平均多出5~15%。此外,它所形成的尾矿则危及生物物种。
  据报道,“横贯加拿大”公司计划投资70亿美元,增建一条长达2700公里,途经美国6个州的输油管道。但这一举措遭到强烈反对。9月底,数千名美国人到白宫门外示威反对输油管道建设。加拿大国内的一些环保人士也强烈呼吁停止开采油砂。
  反对使用页岩气技术的呼声同样日益高涨。开发致密砂岩油主要采用压裂法,但每次液压破碎需要使用数百万吨水。此外,水中添加的化学物质渗入土地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美国环保局已开始调查水力压裂技术对饮用水的“潜在不利影响”,预计研究结果将在2012年年底公布。

  可燃冰或是改变关键

  很多言论表示,石油版图如果改变对全球石油供应和政治局势而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历史性转变正在发生,不免回想起二战前,当时世界主要石油资源,都产自美国及其位于西半球的邻国。我们将经历能源领域的再次调整,西半球国家会重新变得自给自足。”研究石油领域的历史学家耶金这样感慨。
  记者西蒙·罗梅罗在《纽约时报》撰文称,考虑到传统能源富集国——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的石油产业发展已受到资源民族主义制约,西半球出现的石油业大繁荣显得愈发不同凡响。
  《华盛顿邮报》分析说,美国周边的新资源将使该国的供应系统更具弹性。对西半球而言,这一转变意味着,更多的石油将从北向南(加拿大至美国)和从南向北(巴西至美国)流动,而不是东西流动。
  虽然人们想当然以为美国多数石油进口来自中东,但迄今最大一份——将近总量的四分之一实际来自加拿大。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一名加拿大官员甚至还建议美国失业者向北迁徙,以填充加拿大不断壮大的油砂加工产业提供的数万个工作岗位。
  即便奥巴马政府仍对是否支持后者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犹豫不决,但西半球的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正在强化能源关系,巩固内容广泛的经济关系。
  究竟西半球日益增长的石油影响力,会如何重新平衡能源地缘政治形势仍不得而知。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世界石油版图暂时不会有重大转变,因为中东油田的开发成本更低廉,同时用这些新科技开发油气成本巨大,环境影响的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因此大规模开采的可行性应该不大。”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即便这些科技都大规模应用,也未必会影响全球能源安全形势。现在可燃冰开采备受关注,一旦深海可燃冰大规模开采,从陆上转为海上,则全球石油版图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