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北京市统计局年初披露的数据显示,按常住人口算,去年全市人均GDP达80394元,折合12447美元。这一数据被认为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
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公报,经初步核算,中国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以公报中的去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4735万人计算,人均GDP约为35000元。
北京市统计局年初披露的数据显示,按常住人口算,去年全市人均GDP达80394元,折合12447美元。这一数据被认为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但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的人均GDP依然落后很多。另一方面,北京人均GDP数据超出全国人均GDP一倍多,超过多数省份,城乡以及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明显。这种差异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
人均GDP的增长意味着什么?作为普通人是否感受到了这种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GDP成分有哪些区别和优劣?如何改进GDP的增长模式,提升增长质量并缩小地区差异?
北京三产结构较理想
按世行划分标准,北京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5.7%,与发达国家类似。
今年1月中旬,北京市统计局率先披露了2011年全市人均GDP水平。按常住人口算,全市人均GDP达到80394元,折合12447美元。市统计局副局长于秀琴表示,按世界银行划分各国贫富程度的标准,北京已经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
2010年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收入水平有个分组标准:按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计算,1005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1006-3975美元是中等偏下水平;3976-12275美元是中等偏上水平;12276美元以上为富裕国家。
“世界银行是按GNI计算,我们是按GDP计算,国内外要素收入略有差别,但可用来大致参考富裕程度。”于秀琴解释。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一般会看人均GDP指标。因为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定位,从全国来看,北京地区的经济在产业链和附加值方面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在全球的舞台,北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北京GDP突破1.6万亿元,全年经济增速达8.1%。初步预计,去年北京的服务业总量超过1.2万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75.7%。去年服务业贡献地方财政收入达85%以上。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约为60%-80%的水平,我国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去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整个GDP的比重为43.1%,低于第二产业3个百分点。
北京的三产结构比例总体上比较理想。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北京产业结构走在全国前列,是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北京是首都,核心职能是服务,因此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但与其他国际大都市存在梯度差异。
与国际大都市有差距
机构报告称,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劳动生产率,北京还落后一大截,人均GDP是东京的1/17、纽约的1/8和伦敦的1/7。
社科院此前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并没有动摇全球城市竞争力基本格局,2010年纽约、伦敦、东京依然位列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三甲,北京位列第66名。报告称全球联系和科技创新是影响全球城市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
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去年年中发布报告称,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劳动生产率,北京都落后一大截。北京人均GDP是东京的1/17、纽约的1/8和伦敦的1/7。
“一、二、三产是很粗的划分方式,第三产业里包含很细的结构分析,第三产业可能是高知识、高科技的,也可能是低智力,低效率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
刘煜辉也指出,一、二、三产的划分方式不能敏感对应价值链的高低,第三产业中包含的行业种类非常广,不仅有消费领域,还有生产和流通领域。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附加值差异非常显著。
“纽约是全球金融中心,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最高的行业之一”。刘煜辉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的第三产业为1.06万亿元,其中金融业1864亿元,而批发零售业高于金融业为1889亿元,其他服务业4813亿元,房地产业为1006亿元。
赵弘认为,北京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在于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盈利能力不强。
“纽约在全球配置资源,北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种差距体现在产业的结构水平、高端产业的比重,产业的增值和盈利能力等方方面面。”赵弘说。
产业附加值仍需提高
数据显示,在纽约、伦敦、东京,过半从业人员集中在高科技、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的此项数字只有17%左右。
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当今世界城市的典型产业特征是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特别突出。纽约、伦敦、东京都有50%-55%的从业人员集中在这3个产业中,北京的此项数字只有17%左右。
按世界银行标准计算,北京已处于中上等国家水平,在现有人均GDP较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都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会出现放缓的趋势。但8.1%仍属于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人均GDP还是会增长,但增速会有所减缓。”赵弘说,目前北京三产的比例相对合理,但需要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内部结构的质量。结构内部升级和产业全面升级需要一个时期。
刘煜辉表示,人均GDP要有显著层次的提高,需要整个经济和产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要求产业的附加值很高,这样才能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分红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而目前北京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处于低水平。
“人均GDP要得到较高提升,还需制度层面的支持。”刘煜辉说,国家的法律架构,商业环境和人才结构等方面的改善会促使产业走上更高端的台阶,这个更多的是国家制度层面的东西,属于软实力。
伦敦的软实力佐证了刘煜辉的看法,2011年度“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稳定的政治环境、独立的司法体系、透明的监管机制和吸引人才入驻的体制是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看家本领。
投资过多消费过少
专家认为,北京大量财富的增长体现在非居民福利方面,老百姓实际收入和福利少,人均GDP很高,但百姓的实际感受有差异。
“房地产也属于第三产业,北京目前应当先解决房价问题。”袁钢明指出,中关村就是北京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服务业要朝着高科技、有生产力,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2011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作用明显。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于秀琴表示,在结构方面,北京的经济结构将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今后将更加注重第三产业发展,包括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等。
袁钢明认为,人均GDP普遍用于衡量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但如果看大城市排名,需要综合多项指标。包括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成本等。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万元,大约为人均GDP的40%。“人均GDP接近富裕国家,老百姓却觉得自己穷,收入水平比发达国家差很远,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袁钢明说,北京人均GDP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并不代表北京市民的生活质量也达到了这样的水平。
袁钢明称,北京大量财富的增长都体现在非居民福利方面。物质财富投资在公共财物、市政建设等方面。比如城市基础设施或其他投资。老百姓实际收入和福利少,所以北京人均GDP很高,但百姓的实际感受却有差异。
“总体来说是投资过多,消费过少,而消费中政府消费过多,居民消费过少。同时价格不合理也是造成百姓感受差异的原因,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房地产价格。”袁钢明说。本报记者 李蕾
案例
电信从业者转战文化创意产业
转做互联网广告服务商,公司成立5年,年营业额达两亿元
经过2011年的爆发式增长,北京随视传媒当年营业收入达到了两亿多元。
“我们属于创新型企业,又有风投参与,肯定是有上市计划的。”随视传媒首席运营官薛晨说,公司的架构是国内上市的架构。2010年8月,随视传媒完成由浙江报业集团领投的第二轮融资,融资金额5000万元人民币。
随视传媒是互联网广告服务商。薛晨称,因为喜欢创新,同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开拓出来,做电信和通信的她跨行转入这个行业。
“我们是偏技术型的公司,在技术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告诉客户什么类型的广告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和收益。”薛晨说,2006年入行时,很多同行都没有想到技术可以帮助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地盈利。
如今公司成立5年多,年营业额已经有两亿多元,220多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一在公司负责做技术。薛晨觉得企业一成立就开始了高速发展,基本上每年都在翻倍增长。
“我们的毛利率是25%-30%,行业基本都是这个状况。”薛晨说,广告公司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偏技术型的是这个水平,传统的偏媒体购买型的公司毛利率比较低,大概在5%-10%,但是规模更大些。
“互联网领域的热钱比较多,很多有聪明才智的人就往这个行业涌。”薛晨说,热钱是给行业带来高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文化创意产业在发达国家GDP中占有较重分量,国际大都市尤其如此。近年来,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加强了扶持力度。“我们广告技术发明还得过政府的高科技奖金。”薛晨介绍,虽然几十万元的奖金不高,对处于扶持阶段的企业也是很好的鼓励,公司也在争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政府的激励机制。
“中国文化创意企业跟欧美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两年发展挺快,如果有很好的成长环境,是会整体高速发展的。”薛晨希望政策上能够给中小企业再减轻一些税务负担,对中小企业员工的个税也给予优惠政策。(李蕾)
延伸
GDP高增长的两个隐忧
专家认为,中国高能耗增长不可持续,增速下滑迎来结构调整良机
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首次突破4000美元,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中国2011年全年GDP471564亿元,同比增长9.2%。
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表示,中国GDP的高速发展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代价,产业结构以粗放型为主,且中国还面临地区和城乡巨大差异,从本质上而言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资源环境瓶颈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矛盾。
区域发展不平衡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部主任牛犁表示,人均GDP只能总体反映或者反映一般意义上经济发展水平,绝不意味着中国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况且中国还面临着中西部、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
牛犁分析,近年来中国GDP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比重大,通过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从收入上看,现在的情况是政府拿走的那块越来越多,企业拿走的比例也是稳步上升,只有老百姓拿到的比重在逐步减少。算上这些因素,中西部的人均收入差距还会更大。”牛犁说。
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地区和城乡差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人均GDP7.59万元,邻近的河北省只有2.86万元。
“北、上、广部分地区的生活水平可能和伦敦、纽约一样,但是一些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可能只相当于非洲最贫困国家的生活水平。”牛犁表示,地区发展差异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矛盾之一。
2月20日,国家发改委披露了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在牛犁看来,这意味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了下一个关键十年。
国内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表示,没有二三十年的快速增长,西部城乡居民的收入没法赶上东部。
高能耗增长难持续
除了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中国GDP总量增长的背后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消耗代价,资源环境承受巨大的压力。
根据2011年发布的最新《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自2000年以来10年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一倍多,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由2000年前的10.38亿吨油当量上升到2010年的24.32亿吨油当量。
这10年间,日本与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均呈下降趋势。能源专家韩学功对记者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粗放式的、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因此现在政府在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01%。
牛犁认为,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和以重工为主的经济结构直接决定了这样的能源消耗模式。而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显然难以持续。未来增速将会逐步下滑,这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好机会,也是正常的经济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