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聊城齐鲁网10月14日讯(聊城台 刘丛 杜文奇 王安军)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聊城的中华水上古城高调亮相,名震国内,历经沧桑六百年的古城光岳楼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作为一名聊城人您对光岳楼了解多少呢?可能这就是很多人的遗憾,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你登楼观赏,去重拾光岳楼的故事。 矗立楼下,眼前的光岳楼,犹如一位焕发青春的老人,光彩照人。然而,依旧斑驳的青砖墩台,难以掩饰其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记者从南边侧门而入,沿狭长的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主楼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玻璃镶嵌起来的石碑,据导游介绍,这块石碑上都是皇帝留下来的诗词歌赋。 光岳楼管理处讲解员 窦美夏说:“这块碑是乾隆六次登楼,先后留下的五首诗,碑面各有两首,碑侧有一首,你先来看一下字体,乾隆在这里留下的都是非常潇洒的行楷,一般乾隆皇帝留下的都是行书小楷,所以说行楷字非常特别。” 光岳楼作为一方名胜,聊城的象征,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还有帝王将相纷纷登楼抒怀,仅清朝就有两位皇帝前来此,乾隆曾七次下江南,六次登楼,康熙皇帝四次登楼,记者跟随导游轻轻来到二楼,在一间板壁围成的长方形室内,有一座乾隆帝的雕像,当年乾隆帝南巡九过聊城,这里曾经是他的行宫。记者在采访期间发现,虽然已经过了十一假期旅游高峰期,但是仍然有很多外地游客来此登楼游览,被光岳楼的庄严宏伟所折服。 天津游客说:“光岳楼第一眼看就挺大的,因为一下车就看到这里了,像湖北的黄鹤楼也去过,高度也差不多,虽然没有这个高,但是没有这么大,因为底下一个城墙嘛,有这个石墩子,确实比较好看。” 记者继续往上,来到了三楼,这里是主楼的结构层,是光岳楼上非常重要的承重构建,这是我们古代建筑木质建筑的精华部分,叫做斗拱,也就是利用横木穿插、梁枋扣合而连接起来的,将自下而上的12根金柱和20根檐柱从上端构成一个整体。据说,光岳楼在古人建设之初,没有用一根钉子,这是真的吗? 光岳楼管理处讲解员 窦美夏说:“没有用一根钉子,全是榫卯结构,斗拱又分为内沿斗拱,和外檐斗拱,咱们看到这一圈是内沿斗拱,上三楼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内沿斗拱。而且我们明朝的斗拱不同于清朝,明朝的斗拱不讲究雕梁画栋,比较古朴典雅。” 光岳楼奇特的建筑真是让我们叹为观止,只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了,说起巧夺天工据说明朝建设光岳楼的时候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传说修建光岳楼时,鲁班曾几次现身传授机宜,为纪念其人,特在一楼北墙檐下修建了一座鲁班祠。走上四楼,豁然开朗。透过南窗俯瞰,方方正正的古城尽收眼底,被秀美的东昌湖环抱,真乃“一湖翡翠千重秀,碧波潋滟荡古城”。在光岳楼的顶层,记者发现了颜色颇为鲜艳的雕刻,此雕刻不是传统的龙凤,竟然是莲花。这又有何寓意呢? 光岳楼管理处讲解员 窦美夏说:“你看到光岳楼上方非常漂亮的部位叫凿井,与水有关,莲花荷花只有最尊贵的建筑才有,中国楼阁中大都以龙凤作为吉祥物,在这里却把这个水中吉祥物雕刻在光岳楼上,它有非常好的寓意和警示的作用,古代五行生克治理之一,以水克火的道理,因为光岳楼四层结构全部是木质结构,木质怕火,火又怕水,古人600多年前建楼防火意识就很强了。” 记者发现这莲花像喷水的喷头一样,时刻提醒着人们要防火,更有天水克地火的寓意,也因此,光岳楼历经六百多年,从未失火,完好无损的保存到现在。这个倒扣莲花也被当地的老人奉为镇楼之宝。 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光岳楼地处运河沿岸,而且随着这几年对运河和光岳楼文化的挖掘,光岳楼又有了新的定义。 光岳楼管理处主任魏聊说:“还有光岳楼这些文化,包括乾隆皇帝石碑康熙皇帝匾,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光岳楼很多文化都和运河息息相关,而且光岳楼还是运河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也是聊城的标志性建筑,所以光岳楼是运河文化的代表名着,这几年经过我们的努力,正式加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筑,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魏聊主任给记者介绍,今年正是光岳楼建成640周年,十一月份,也就是下个月将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届时全国的历史文物专家们将会来到聊城参观研究,光岳楼将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