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回复: 0

农业进口多因为补贴少 农产品竞争力弱不怪洋货(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5 0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 Z, n  T$ }# E8 A5 z2 o; d& H6 A
: c7 Y8 v6 ^6 Q% e3 I# {3 U
导语: “大豆已经沦陷、玉米非常危险、棉花业已告急……”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正在沦为几类农产品净进口国时发出上述警讯。但其实,进口激增并不意味着粮食危机,与国外相比,农业补贴的缺失导致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差才是长期以来国际贸易逆差存在的重要原因。
/ D. K% A# m5 b6 x+ [1 I. ~) J- ^
7 G) c1 M9 ?) L/ L9 V, B
! @  F- T2 E- B$ O美国联邦预算将农业补贴支出列为强制性支出,而农业部公务员的工资则属于灵活性支出。
8 T4 @5 c5 R! L/ \2 K2 S0 @8 \" f8 J4 Q' w( O) x- C; x) `
农业在工业社会先天势弱,政府为农业“埋单”可提高经济福利和农产品竞争优势
  c9 ]3 h9 X: k& b2 Z2 R
至今在多数国家存在的农业补贴是由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转变的结果。从经济学角度看,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物,在工业社会具有先天弱质性。诸如生物特性和自然条件导致的生产不稳定和脆弱;农产品生产布局广泛、时间集中、市场信号滞后;农产品数量大、价值低、不易储存导致价格缺乏弹性,调解供给难度大。政府必须采取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配置。" d  _6 n: R# F' B2 _1 Y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政府为农业“埋单”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亏本。美国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分析了补贴被用于战略性贸易政策产生的的效应,依靠政府支持,政府积极地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 {) F& W# \7 K
' L8 }+ l- P' ?/ f2 u& q各国政府逐渐摆脱狭隘的国别粮食安全,促进国际粮市信息的有效流转和交易自由。俄罗斯宣布于今年7月1日解除粮食出口禁令。9 Z4 z7 }" m1 ^. \/ I
农业具有公共属性,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稳定需要政府出手
! V9 d6 W1 y4 G# Q' u! W% h从社会角度考察,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农业部门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还承担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村景观等社会功能。日本在1999年颁布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正式确立了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以保护其“稻米文化”。这些功能大多是通过市场交易无法获得的公益性价值,需要政府给予补贴和支持进行必要的补偿。此外,农业与非农业(工业)部门之间收入的差距以及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过程中农民所负担的物质和精神成本,会使农民不满情绪高涨。为缓和这种矛盾,以保障农民收入为目的实行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不可避免。
% E2 [( H3 d% x+ F% e! o/ e6 F美国产业化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政府补贴,最近10年农业补贴较1995年增加80%  p# q& s" u/ B/ ]
美国是最早对农业进行补贴的国家之一,起始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农业调整法》发展至今,农业补贴政策使占全国人口不到2%的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据经合组织估计,平均每100美元的农业产值中,有20—30美元来自政府补贴。
/ n  H3 `1 I$ T0 ?" ]尽管在WTO农业谈判中,美国倡导取消生产补贴(农产品加工)和出口补贴,但最新的农业法案却继续加强国内农业补贴的总量和规模,该法案明确在2002至2011年10年内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年均在200亿美元左右,而总量达到1900亿美元,这比1995年农业法案的农业补贴总量增加了80%。美国近年开始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即由传统的目标价格、保护价格、贷款差额支付为主逐渐转向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付补贴、反周期支付补贴等为主的收入支持政策
, Q3 G' d7 p, O- j) L8 z: X
# f2 m8 u2 w+ Q" \+ n
# M% t( e+ D5 J$ A) o. [中国农业补贴总量偏低,农业总收入中来自农业支持政策作用的份额低于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

( y4 v3 F( q9 w近年来中国农业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业人口众多,人均补贴力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大。据统计,1998年美国、欧盟和日本三方农业补贴占WTO农业补贴总额的89%,其中欧盟占44%、美国占24%、日本占21%。同期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总量约相当欧盟的1/10,美国的1/4。另据OEDC最近的一次评估,中国农业政策的补贴支持总量2007~2009年平均为878亿美元,绝对水平仅次于欧盟(1478亿美元)、美国(1092亿美元),高于日本和韩国;相对水平而言,中国农业总支持率平均(国民收入用于农业补贴的比率)为2.05%,低于土耳其(3.5%)和韩国(2.4%)。
. v% A0 p6 f( ~) B, @8 f+ ~. l
+ Z% R8 u, K1 c' b7 E" o" c中国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水平低于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PSE是指农业生产者从消费者和纳税人转移的补贴总额占农业总收入的比率)
0 r9 R  [; K$ r9 l ' c/ l) M. ]6 g3 X, f6 H2 r
相较发达国家,中国尚不具备全面、大规模补贴支持农业的能力。(TSE指农业支持总量估计,即从 纳税人和消费者转移到农业部门的所有补贴)! E% H4 G6 s1 z" o1 K
  i0 o- o9 v% }! t  I% ?) z& b
2011年中央安排175亿元补贴农机,部分农机经销商合谋瓜分补贴资金,河南、河北陆续爆发腐败案件。
9 A) K& e5 o" ]6 @/ e! w# w% u间接补贴在流通环节遭侵犯,占农业补贴总额75%的粮油补贴绝大部分给城镇消费者,农民获益甚少: L7 ?8 _4 D6 I, T
因循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路径,中国初期主要采用定价购价和临时收储等间接补贴政策,补贴资金多集中在价格支持、降低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流通方面。例如以高于市场价格水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采购农产品,与市场均衡价格的差额就构成了农业补贴。但由于这部分资金不是直接补给农民。其中的绝大部分利益被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不法商人侵犯,通过这类对流通环节的补贴,最后真正补贴给了农民的部分少之又少。例如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每年用于粮棉油流通环节的补贴几乎占农业补贴总额75%,其中绝大部分作为城镇居民的消费补贴,农民只能从中获取少许利益。
2 A' p9 V% ]4 m0 D# \' X1 c9 l; m  T
农民直接补贴对家庭纯收入贡献不超过5%,专项补贴规模相对较小,实施范围仅局限项目区
2 ^3 c& `0 _, j# T
当发达国家逐步调减价格支持,转向收入直接补贴,中国也顺势出台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补贴措施,但这部分政策的执行并不尽如人意。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专项补贴规模相对较小,实施范围仅局限项目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调查显示,33%的被调查农户虽然获得了粮食生产补贴却不清楚补贴金额;而那些知道获得总补贴金额的农户中40%的人不清楚他们获得的是哪种补贴。农民收入补贴对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均没有超过5%。采取现金良种补贴的地区,有65%的农户表示“应该”是获得了良种补贴资金,但能够肯定的只有23%。
; f% D* s7 r+ H+ X+ D; v另从补贴政策发生的机制来看,中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缺乏事先的规划与安排,补贴对象与补贴数额随意。没有相应立法规定和年度预算,缺乏可预期性和自觉性。在重庆的“吉峰行贿门”黑幕中,弄虚作假,克扣购机补成为经常现象。农机购置补贴只限于本年度购买的机具,而一些经销商为生意需要,向农机户开假发票、违规套取补贴资金
9 v: w8 [" q# ~+ Z2 Z
0 I+ p+ Z6 d, G3 v, ~) F! D, B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种地不赚钱”已成社会共识,大量农民抛弃土地进城务工。$ p& n) }& ]* p/ J( k2 d
为抗通胀和维稳人为压低粮价,相当于让农民农业反向补贴城市和工业,农民不再把土地当“命根子”
' _; B4 `2 r! v* W" I8 W% G  l: v) Z' v2 m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食品价格所占权重为33.6%,粮价因成本变动的上涨常常被认为是通货膨胀的先导因素。因此尽管中国农业的生产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粮价应该高过国际粮价,但在政策调控之下,粮价却常年偏低,储备粮制度在其中作用显著。政府在平时按指导价收储粮食,当粮食收购期价格快速上涨时,国家粮食局就用短期增加市场投放的办法迅速把价格压下来。2009年3月,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公开中国储备粮的数字为2亿吨,政府为抑制通胀制造出的粮价倒挂现象极大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甚至导致粮食走私。$ z. V; @6 I% T
在粮价“钦定”的现实下,本就弱势的中粮农民只能离开土地,抛荒外出打工成为利益最大化的自然选择。1995-2008年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减少3167千公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却大幅上升。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22.42%上涨至38.94%,同期农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却从1995年的50.67%大幅下降至29.98%。父老乡亲解释说:“浇灌麦田,费时费力费钱,一亩小麦即便丰收也卖不了几百元钱,几亩小麦的收入不如打工一个月挣的多。”1 q5 u! M" p/ _

; L2 l# z. r3 ~9 U+ Z" o! \* Z* e
5 Z5 V: v- p" Q% d& \) X从1996年开始,中国就已从大豆净出口国逆转为大豆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猛增。( [- Q9 H, l' o1 P0 t0 j1 F2 z

* j: z& m2 o6 l近五年谷物进口量不到总产量的1%,所谓农产品的“进口威胁”绝大部分来自大豆

/ |4 J& r5 u  t8 U0 W60%以上依赖进口的大豆历来是他人诟病中国粮食安全的理由。但其实这种单一的进口品种并不能构成对中国粮食健康生态的否定。除大豆以外,中国近五年谷物的进口量不到谷物总产量的1%。2009年中国净进口粮食4264.5万吨,其中大豆4220万吨。也就是说,所谓农产品的“进口威胁”绝大部分来自大豆,并非全局性的。而且大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将大豆产业按照市场原则配置资源,大豆进口量激增和外资加速整合大豆加工业反而是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体现。2009-2010年度,中国大豆压榨已达4450万吨,超越巴西和阿根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大豆压榨国。
* G+ u! i/ B: o% H2 v& T% c6 I" b- J3 R& L7 K9 e3 m4 l0 |
粮食依靠交换更安全,《经济学人》:危险恰恰来自强调自给自足
" z/ r+ U& a& L2 G
不论在国家内部的各省份之间,还是在各国间,粮食贸易肯定是将粮食从价格低的地方运送到价格高的地方,以获得利润。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地方多生产粮食,成本相对高的地方少生产粮食,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总成本得以降低。某种程度上,进口粮食实际上就是进口耕地、进口水、进口资源,假设进口3000万吨的粮食相当于节约300公顷的耕地和300亿立方米的水,这些节约的资源合理利用就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简单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通过高强度农业保护政策扭曲资源配置机制,不仅会加大国内粮食安全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世界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人》曾在《不要让你的邻居(国)挨饿》一文中提出忠告,“危险恰恰来自各国都强调自给自足,既不准出口又不准进口,这时候国际市场这个最大的储备库就失去作用了。”4 C* Q/ \' g7 S" {1 L" r; m, d
本专题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农业补贴 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程国强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1年8月   P! O8 M( B! ], J9 }
" g9 r* P' [3 }8 b+ s/ k# x/ ~
农业先天性地更加需要政府支持,补贴多少决定了一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含金量。与其担心进口外国农产品有害粮食安全,不如看看那些在田地上种粮亏本、卖粮无门的农民有多无助。 ' U+ y# O- Z$ [) ^6 r0 q  p1 X

, n4 \- C# w# Y' |* ~-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