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蟋蟀。(资料片) “今年我知道的卖价最高的一只蟋蟀卖了4万元,买主是一位来自塘沽的‘爱虫人’。不过4万元并不是临清历年来蟋蟀的最高价。”临清市蟋蟀协会会长肖重阳说,2009年临清就有蟋蟀卖出了4万的价格,而2011年更是有蟋蟀卖出了6.5万元的高价。
天气渐凉,临清的蟋蟀市场也渐趋一年的尾声。盘点这一年来的蟋蟀市场,肖重阳说,受今年七八月几场大雨的影响,蟋蟀市场没有往年红火,但仍有一只蟋蟀卖出了4万元的高价。
虽然有这只4万元高价的蟋蟀,但今年蟋蟀市场的总体行情却并不令临清“爱虫人”们满意。肖重阳介绍,今年七八月份有几场大雨,雨水太大,蟋蟀的个头都不是太大,所以今年的蟋蟀行情一般。
临清甚至很多北京、上海等地的“爱虫人”都知道,每年的七月到九月,临清家家乐宾馆前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蟋蟀交易市场。这期间,蟋蟀爱好者们也纷纷加入到大规模的捕捉、收购行动中。很多蟋蟀爱好者们晚上去地里捉蟋蟀,早上拿到市场上,给来自上海、北京、天津、西安、塘沽等地的蟋蟀收购商挑选收购。每天的蟋蟀交易都非常火爆,好的蟋蟀动辄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古有‘花鸟鱼虫’之乐,其中的‘虫’指的就是蟋蟀。”据了解,临清捉蟋蟀、斗蟋蟀的文化起源于宋朝,兴于明清。现在,临清蟋蟀已经从民间的纯娱乐活动发展成为蟋蟀圈子的经济活动。每年,临清都能迎来来自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收虫人,集中在临清收蟋蟀。
临清蟋蟀价格在2元至万余元不等。蟋蟀爱好者中流传着“一只蟋蟀一头牛”的说法。“每年都有不少蟋蟀卖出几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一头牛也就卖几千元。有些蟋蟀别看个头小小,价格却比牛还高了!此外还有一批4000-5000元之间的蟋蟀,都算不错的价格了。”
据了解,临清因特有的地理位置、土壤种类、生态条件以及相应的气候因素,使临清所产蟋蟀具有北方干旱区蟋蟀的体质,因而特受欢迎。
为吸引各地爱虫人,临清连续十年举办蟋蟀大赛 今年蟋蟀大赛本月25日开赛
本报聊城9月2日讯(记者 凌文秀) 9月25日,临清今年的蟋蟀大赛就要开赛了,这已经是第十届。而临清举办蟋蟀大赛的目的,不光是为玩家提供交流竞技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收虫人。
“今年的蟋蟀大赛在9月22日、23日报名。9月24日、25日,参加比赛的蟋蟀要统一送到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工作人员统一饲养。25日晚,大赛就要开始啦!”据了解,临清的蟋蟀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年,每年都有近百位蟋蟀爱好者携几百只蟋蟀参赛。而每年的蟋蟀大赛也很有看点,厮杀激烈。临清蟋蟀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举办蟋蟀大赛,不仅为玩家提供交流竞技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收虫人。”
据了解,每年7月20日至8月底,都会陆续有全国各地的收虫人来到临清,收购蟋蟀。而每年的蟋蟀大赛,更是能吸引众多的收虫人,而且大赛期间有很大的成交量。比赛期间,临清众多蟋蟀爱好者聚集,不仅观战,也卖蟋蟀。而来自天津、上海、北京、西安、苏州、杭州等地的收虫人也会观战,并在大赛中收购中意的蟋蟀。
不光自己办蟋蟀大赛,临清的爱虫人们还带着蟋蟀们走出去,跟更多地区的蟋蟀一较高下。“去年十一,宁津举办第一届蟋蟀大赛,有包括来自上海、北京、天津等8个城市的12个代表队参赛,临清队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肖重阳介绍,去年参赛的蟋蟀大部分是临清本地蟋蟀。
今年全国第二届蟋蟀大赛还在宁津举办,也是十一期间。肖重阳说,“临清也报名了,会有三四位爱虫人带40只左右的蟋蟀去参加比赛。”
逮蟋蟀挺赚钱 有的老手光捉虫年赚两三万
本报聊城9月2日讯(记者 凌文秀) 临清的捉虫人多是下岗职工和自由职业者,近年来,一些农民也加入其中。据了解,专业的蟋蟀捕捉高手仅靠捉蟋蟀,一年就能赚两三万,而稍弱一些的也能赚五六千。
很多捉蟋蟀的专门用具,非常小巧精致,如手电筒、撬棍、小网等。有些捉虫高手光听蛐蛐的叫声,就能分辨蟋蟀的好坏和具体的位置,确定好以后,用网子罩住。如果在洞里,就要把网罩在一边,用撬棍小心地把蟋蟀挖出来。
“临清7月20日左右大棚虫就有了,地虫8月15号也开始出来。捉虫时间有近两个月。”据了解,7月份成熟的蟋蟀生长在塑料大棚中,故名棚虫。到了8月份,田地里的“地虫”逐渐长大,成为捕捉者的新宠。
而临清蟋蟀协会有150多名会员,会员中有不少捉虫人。肖重阳介绍,这些人中,每人每年仅靠捉虫就能获利两三万,而最少的也能赚个五六千。而协会外,还有更多的蟋蟀爱好者。据了解,整个临清市场的蟋蟀爱好者上千人,有非常能干的老蟋蟀捉手,这期间能赚两三万元,经验很关键,一晚上能捉到两三只质量高的蟋蟀,就能卖个好价钱。
曾有临清蟋蟀协会的工作人员粗略统计,每年七月至九月,临清大概有上百万只蟋蟀卖了出去。按照每只蟋蟀10元钱的价格计算,即达到1000万元。几年前,临清捉虫者多为下岗职工和自由职业者。近年来,部分农民也加入其中,利用农闲时间捉虫。临清有些村庄已经形成蟋蟀市场。临清的爱虫人们期待临清蟋蟀可以像宁阳、宁津一样做出名堂。(记者 凌文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