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保洁员在吃午饭。 于冰摄 今年5月以来,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如今,他们每餐回收的剩饭越来越少,又开始自己花钱买饭吃了。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 “学生剩餐很少,我们还要自己买点儿。”65岁的罗玉龙喝了口白开水说,“今天,我们就买了两个菜,6元的葱烧豆腐皮和8元的红烧茄子。” 11月17日中午13时40分,烟台大学七餐厅四层的保洁员罗玉龙和其他6名保洁员开始午餐。主食是一些学生吃剩的馒头和米饭,除了那两份炒菜,还有少量学生动了几口就剩下的菜。 今年5月,学校开展“光盘行动”。保洁班班长朴龙焕说:“我们也参加这个行动吧,剩菜剩饭啥的,挺洁净的东西,浪费怪可惜的。” 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7位保洁员4男3女,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均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 “我们老年人对忍饥挨饿深有体会,现在看见粮食浪费觉得挺可惜。”62岁的吴明华说,“粮食来之不易,春种、夏管、秋收、冬储,再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才到餐桌上。现在生活提高了,也不能忘了勤俭。”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的,出发点就是这个。”吴明华说,“我们7个人一天若节省两斤粮食,一周节省多少?一个月节省多少?” 吴明华是吉林省伊通县人,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孩子大学毕业在烟台工作,今年3月1日他到烟台大学干起了保洁员。 他说:“勤俭节约的传统在我们老年人脑海中有着很深的烙印,已经成为了习惯。” 66岁的张明年龄最大,做保洁员时间也最长。2006年起,他就在烟台大学干保洁员。 “那时学生浪费的少,现在多。生活好了,一些孩子不珍惜东西。”这位黑龙江人平时爱说话,不忙了总爱和学生聊聊:“孩子们,你们要知道心疼钱呀,爸妈赚钱不容易,节约一点,就是替他们减轻负担呀。” 一些学生听他这么说直乐,也有学生说:“大爷,我们真的要向你们学习,这种传统是好的。” “有用的话还是要说。这个社会经济繁荣了,生活无忧无虑了,说一说有好处。”他认为,大学生对勤俭持家和厉行节约认识不够。 做餐厅保洁员,月工资2000元,另外每月还有300元就餐补贴,但张大爷生活简朴,一个月吃饭花费百八十元,一顿饭也就是三两元钱。 “大家一起参加光盘行动,我认为是正确的,想用行动让孩子们看看。我们不缺钱花,想给下一代留个好的传统,就是想告诉孩子们,吃饱吃光是美德,不扔不剩是习惯,节省粮食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午餐时间,烟台大学第七餐厅四楼,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另外六名保洁员正在吃学生们的剩饭,这个习惯他们已经坚持近5个月,目的是为了提醒学生们节约粮食。
收拾碗筷同时 收集学生剩饭
16日,烟台大学的餐厅里虽然张贴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标语,但餐厅里仍然有只动过一口就被丢弃的米饭和馒头。
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间,收拾餐具,看到学生们剩下的馒头和米饭,他实在不忍心丢弃,就装到塑料袋里,作为自己和另外6名保洁员的午餐和晚餐。
看到吃剩下的菜,他们就集中在餐厅一个固定的桌子上,学生吃完饭后,他们就聚集在这里就餐。女保洁员丁香说,这个楼层共7名保洁员,4名男的收拾碗碟3名女子洗碗,他们都吃过学生的剩饭。
因为吃剩饭,和家人起了争执
丁香的女儿在学校读大三,一次无意中发现丁香吃剩饭,坚决不让她吃,但丁香一再说剩饭剩菜不脏,扔了可惜,最终女儿没有拗过她。
老罗的儿子在餐厅开了个窗口,发现父亲吃剩饭后,和父亲大吵一架,称自家的窗口什么都能做,吃剩饭不卫生也丢人。虽然儿子每次都给他端上热菜,但他仍然不舍得扔掉那些几乎没动过的剩饭剩菜。
不剩饭的学生会得到他们夸奖
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是一名退休教师,每月领着退休金又打工赚钱。吴明华说,他并不觉得吃学生们的剩饭丢人,也不嫌弃剩饭脏,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家吃孩子的剩饭不嫌弃,在学校吃学生的剩饭也不嫌弃。
“我们那一代是节约型的,他们这一代是消费型的。”说起浪费食物的现象,吴明华颇有几分无奈。做了20多年班主任的他改不了爱教育人的习惯,常提醒同学们要爱惜粮食。
老罗曾看到一名同学用保鲜盒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下顿再吃,他马上对这名学生竖起两个大拇指用四川家乡话夸奖:“你这个孩子顶呱呱。”他说,一粒粮食就是一滴汗,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食,人多了,时间长了,节省的就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