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9|回复: 0

季羡林故居被盗案激烈开庭 砸窗而入是学季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2 0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咸如(左)、王如(右)在法庭上。
    “干女儿”和前管家否认盗窃 争辩说是按季老遗愿行事
  案发于2009年12月的季羡林故居被盗案,在时隔1年半之后,终于在今天上午进入庭审程序。
  上午10时,北京市一中院公开开庭审理王如和方咸如涉嫌盗窃案。据指控,王如和方咸如共盗窃季老各种书籍、塑像等物品价值约333万余元。但是,王如和方咸如均否认有盗窃行为,王如还声称其所有行为,均是按季老的遗愿行事。
  庭审现场
  案犯身份频起争议
  曾在季老的追悼会上突然露面,并掀起一场风波的“白衣女子”王如,今天以独特的“模特步”进入法庭。这个自认为是季老秘书李玉洁干女儿的49岁妇女,对检方的起诉非常不满,并在庭审中情绪激动,多次受到审判长的警告。
  “谁说我是无业的?检察院说的身份与事实真相严重不符,虽然身份无关紧要,但是,我的身份关乎尊严,关乎名声,我必须好好说个明白。”刚一开庭,王如就激动地大声说了起来,她说:“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副教授,是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是季羡林基金会的秘书长助理,怎么说我是无业人员?”
  于是,公诉人开始从身份问题询问王如。王如说,她是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后来在西安交通大学附中当教师,由于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西安交大就把她调过去。此后西安交大把她评为副教授,还给她分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
  王如说:“我的母亲李玉洁是季老38年的秘书,由于这个关系,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接近季老。我是季老的御用记者,2006年,在我的母亲李玉洁病倒后,我接替母亲的工作,担任季老基金会的秘书长助理,并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但是,对她和李玉洁何时确立干母女关系,王如却不愿回答,并情绪激动地对公诉人说:“这是个人隐私,你无权过问。”
    已故学者季羡林先生旧居所在地——北京大学朗润园13号公寓外景(12月20日摄)。记者当日从北京大学证实,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故居近日被盗,部分书籍等物品丢失。季羡林的家属已经报案。 新华社发(赵琬微摄)(资料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辩解
  砸窗而入是学季老
  检方指控称,方咸如在王如的唆使之下,于2009年12月15日20许,采用破窗入室的方式进入北京大学朗润园公寓季羡林的故居内,秘密窃取各种书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经鉴定价值共计333万余元。后王如在得知被害人报案后,又伙同方咸如将所盗财物转移至他处藏匿。王如、方咸如作案后被查获归案,被盗物品已追回并发还。
  王如不承认是盗窃,她说,季老基金会成立的宗旨,就是纵有家财万贯,也不留给家人,而是回报社会。王如说,她之所以在2009年12月15日20时破窗而入,是因为季老也破过窗。“季老是个与众不同的大师,他的许多行为是常人难以揣测的”。王如还说,北京大学的木工都知道,季老家每个月都要换次门窗。而对于搬走季老书籍一事,王如辩解说,当时只是进去搬自己的东西,但发现满屋狼藉,季老上亿元的资产不翼而飞,于是,她怀疑是季老的儿子季承拿走了遗产。
  “为了遵从季老遗愿,保护季老的遗产,我让方咸如和一名校工花两天时间,把书籍等物从季老的故居搬到了其他地方。”王如情绪激动地说:“我没想到季承会报案,因为我认为季承偷了季老上亿元的东西,我才转移了两百万的东西,他报案的话不是把自己先暴露了吗?”
    12月20日,季羡林之子季承向记者介绍情况。记者当日从北京大学证实,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故居近日被盗,部分书籍等物品丢失。季羡林的家属已经报案。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辩护律师称
  检方的起诉是瞎扯
  昨天本报记者就联系上王如的辩护律师、北京广川律师事务所的裴广川律师。这位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一听记者询问王如一案,立刻说:“我要做无罪辩护。”
  “纯粹是瞎扯,王如要是想偷东西,会等到季老过世吗?季老在医院住了多长时间,王如就在季老家住了多长时间,她要想偷,会不偷那些值钱的东西,专偷那么几本书吗?”
  除了否认王如是盗窃,裴律师还对涉案物品的鉴定价值提出异议。据了解,此案之所以侦办时间达1年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涉案物品价值难以确认。涉案物品包括明版书籍,为了确认涉案物品的价值,北京市物价部门曾牵头,从北京市博物馆、拍卖行等单位聘请了4位有文物专长的专家,最终估价涉案物品价值为333万余元。
  管家如是说
  季老让我听王如的
  方咸如今年58岁,是安徽来京务工人员。1996年,方咸如进入北京大学打工,于2000年1月8日被派往季羡林家里做管家,主要负责老人家日常生活及其家中的迎来送往、收发信件等事务性工作。在方咸如的眼里,季老和儿子季承之间积怨重重,多年互不来往。
季羡林故居被盗案激烈开庭 砸窗而入是学季老?
2011年05月11日 15:20:35  来源: 北京晚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5/11/121404490_41n.jpg窗户被砸出一个大窟窿。(资料图片)  被抓后,方咸如聘请北京紫光达律师事务所的倪泽仁律师担任辩护人。在倪律师去看守所会见时,方咸如辩解说:“倪律师,我是个打工的,季老在301医院住院期间,季老和李玉洁秘书多次吩咐让我凡事都听王如的话,所以,王如让我们往哪里搬,我就和蹬三轮车的校工往哪里搬。那些书我们一晚上搬了很多趟,最后这些东西搬到54号楼客厅走廊后,王如又将这些东西拉到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我一本书也没拿,怎么能说我盗窃季老的东西呢?”   季老儿子  父亲遗产没有纠纷  尽管和父亲有多年恩怨,但退休前系中科院高级工程师的季承作为法定继承人,无疑拥有对季老遗产的处置权。  季承今天并未前来法庭,由于涉案物品已全部追回,并发还给他,因此季承并未向两名被告人提出民事索赔。季承表示,他早就期待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但他不会出庭,只会委托朋友前来旁听。据季承透露,在审查中,王如和方咸如就不配合警方工作,还试图用“遗产纠纷”混淆视听。王如还提供了季老的亲笔纸条,显示他们有季老的允许,才进入季老故居。警方最终认为,纸条和盗窃案无关。  据季承介绍,季老的遗产只有两个继承人,如何处置这些遗产,将在他和另一继承人商议后做最后决定。季承声称,除这些书籍外,北京大学还保管着季老的一些书籍,他已经多次向北大索要,目前仍在交涉中。如果顺利要回遗产,季承打算成立一个基金会,并准备把部分遗物捐献、借用给季羡林纪念馆。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5/11/121404490_51n.jpg季老家门锁完好,靠阳台处玻璃被打碎一角,疑犯从此开阳台门进入。(资料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2009年7月11日8时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在其生前,关于其收藏字画书籍的风波就纠纷不断。其中,2008年10月,收藏爱好者、季羡林友人张衡表示,曾在拍卖会上看到季羡林私人收藏的16幅书画作品,并指季羡林的秘书杨锐将书画盗窃。随后北大发表声明否认此事。  季羡林在2001年与北大签订捐赠协议,但事后家人又表示,季羡林已向北大明确表示,要求退还已捐赠物品。    相关报道:    “国宝”之争,最近围绕季羡林的是是非非  自从2008年10月底媒体披露季羡林藏品被盗卖后,围绕这件事的争论就没停止过。北京大学语焉不详的调查结果,更把一个简单的案件弄得云遮雾罩。就在事件披露后不久,又爆出季羡林与儿子季承虽然同在北京,13年来却因人为阻挠而不得谋面的新闻。其中缘由,媒体语焉不详。 日前,快报记者独家 专访季羡林之子季承,听他讲述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突如其来的报道让季承震惊 10月底,季承从网络上看到一则让他吃惊的新闻——《谁盗卖了季羡林的藏品》,文中称季羡林的藏画被盗,已流入拍卖市场。文章配发的照片上,98岁的老父亲披着一件睡衣,干瘪瘦削的双手张开来,看神情,似乎正在讲述什么。 季承鼻子酸涩,已经13年没有见到父亲了,而父亲似乎过得并不愉快。季承对记者表示,他当时心急如焚,立即联系北大和301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希望能搞清情况,并要求见父亲一面。然而,他得到的答复是:不同意。 73岁的季承抱着一线希望,赶到301医院,试图能见到父亲。然而,和过去的许多年一样,他再次被挡在了门外。 正在季承无助之际,一些好心的朋友和季承取得了联系。他们表示愿意想办法让他尽快见到父亲。 踏进父亲的房门用了13年 11月7日上午10点26分,在301医院,季承终于见到了父亲,并带来了山东传统食品——“懒龙”和“十香菜”,这是季承的夫人亲手烧制的。 他和父亲进行了一番对话:“以前也想来看你,就是进不来,以后就好了。” “父子团聚是人之常情,不希望我们团聚的人是不正常的。” “13年来,我每天都走到这里,可就是进不来!” “为什么这么多障碍?我了解一点,但不懂。” 在对话中,季承几次擦拭眼泪。和父亲的这次见面,一等就是13年,他怎能不感慨万分。    当年,父子俩因为家庭矛盾决裂     见到父亲一切安好,季承终于释然。然而,当被记者问及为什么13年来都见不了父亲时,季承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接着用低沉的声音说起了往事。     1995年春,季承和父亲闹了矛盾,在气头上,两个人都说了一些狠话,双方连面也不肯见了。     季承和父亲闹矛盾后,一个叫李玉洁的人来到朗润园家中,此后,她开始担任父亲的助手。     2002年,季羡林住进北京301医院,李玉洁继续担任他的助手,后来,校方又派来杨锐,和李玉洁一起照顾季羡林。2006年下半年,李玉洁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此后,杨锐开始负责照顾季羡林。     其实,在父亲住院之前,季承早有悔意,他多次来到朗润园家中。担心父亲还在生自己的气,不愿接纳自己,他每次只是和李玉洁打招呼,主动避开父亲。     季羡林住院后,季承多次来到医院,和李玉洁多次交涉,结果都不了了之。李玉洁病倒之后,他仍旧见不到父亲。    季羡林的工资卡一直由助手保管     季羡林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阻挠他和亲人见面?季承说原因并不复杂。     季羡林因为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对文化事业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国宝,如果能把国宝掌握在手中,肯定将收获巨大的利益。在季承看来,季羡林身边的有些人,正是出于这些不纯的目的,在帮他打理着一切,甚至包括阻挠他和亲生儿子见面。     藏品盗卖事件被曝光后,季承和家人都希望北大能对此事给予澄清,或者由司法机关介入来查实。然而,校方的调查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季羡林家中的钥匙,他的身份证、户口本、工资卡,原本由工作人员保管,目前,都已经被前助手交给校方。也就是说,他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公家人”。     “父子亲情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拦的”     现代快报:您现在能经常见到季老吗?     季承:现在见他很方便,我每天都去医院陪他。季先生身体很好。     现代快报:关于季老藏品外流事情,最新的调查进展怎么样?     季承:我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学校没有跟我们家人见面,也没有任何调查机构和我们家人见面。好像也没有跟举报人见面。搞不清楚他们在调查什么。     现代快报:北大新闻中心发布了声明,说已经成立调查组,调查证明,季先生的藏画并未流失。     季承:既然已经调查清楚了,就应该把藏品还给我们。可是到现在都没有。北大先后发表了几个声明,证明季先生的藏品没有丢,却一直没有清楚的交待。这样做,只会引起舆论混乱



    现代快报:有报道说,你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父亲了,是真的吗?     季承:确实是这样,从1995年年初,一直到今年11月7日,这期间我都没能见到父亲。     现代快报:为什么会这样?     季承:说起来有两个原因。先是在家庭内部的事情上,我和父亲意见有些不一致。1995年初,我们闹了别扭。当时彼此情绪都不好,说了一些比较狠的话。从那以后,我们就不怎么见面了。但是,毕竟父子亲情,谁也割不断,后来我和父亲都互相谅解了,希望能见面。然而,就是这个时候,有的人,不仅不调解,还从中阻挠我和父亲见面,想垄断父亲、垄断季羡林。     现代快报:能谈谈具体的情况吗?     季承:2002年,父亲住进了301医院,之后,我多次去医院,希望能见到他,都没能如愿。有一年的冬天,我在外面等了两个小时,都没进去,他们就是不让进。     现代快报:当年你和父亲闹别扭时,母亲还在吗?     季承:那时候,母亲还在,她在住院。我那时候,还是经常去看望父亲和母亲的,闹别扭之后,我就没再见过父亲了。后来,母亲去世了。     现代快报:到底是什么事情会让你和父亲闹别扭?     季承:这是家务事,说起来太复杂,一时半会也说不清。以后,在合适的时间,我会把这个问题说出来。但是,不管怎么样,父子亲情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拦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