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回复: 1

蛟龙号常驻青岛 未来人人可探秘深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7 07: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兴广 于 2012-7-17 07:18 编辑

“向阳红09”船顺利抵达青岛

深海水样赠送仪式
     青岛新闻网7月16日讯 昨天上午,“向阳红09”船顺利抵达青岛,为期44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同时也标志蛟龙号历时10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
    7062米深水水样赠送学校
    昨天上午,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举行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返航的庆祝活动,庆祝活动的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深海水样赠送仪式,“蛟龙”号海试队把从7062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带回来的水样,赠送给相关大中小学校。
壮士凯旋

“蛟龙”入水(资料图)    “蛟龙”号6次下潜 3次超越7000米
    6月30日15时许,随着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的“蛟龙”号返回母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超额完成了今年海试预定的全部试验任务。此次海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使中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 、资源勘探的能力。
    据悉,在今年进行的6次下潜中,“蛟龙”号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每次下潜都按照预定的试验内容达到了目标。试验期间,对潜水器289项、水面系统24项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了逐一验证,对关键指标进行了多次充分验证。试验取得了宝贵的地质样品、生物样品、沉积物样品和水样,以及大量的海底影像资料,这是目前世界科学家利用载人潜水器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级深度的海底获得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充分证明了“蛟龙”号所具备的优越的海底作业能力。
    据介绍,海试过程中,我国自行选拔培训的8名潜航员和试航员下潜深度全部超过7000米,至此,在全球载人深潜历史上到达和超过这一深度的11人当中,我国占有8位。
“向阳红09”船顺利抵达青岛
    百余家单位参与“蛟龙”号项目
    2002年将“7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加以实施。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参加单位包括中船重工集团、中科院等系统的10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
   专项实施10年来,项目组克服发达国家对某些核心技术封锁、国内缺乏技术配套能力等不利因素,汇集国内优势力量进
行协同攻关,自主设计、自主集成。通过项目的实施,辐射和带动了我国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深海特种材料、深海电机、液压设备、能源供给以及控制、通讯等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尤其是自主研发的高速水声通讯系统、深海浮力材料、深海推进器等多项产品,已经具备国际水准。

    据统计,有近50家国内企业参与蛟龙号的研发和零部件生产,蛟龙号研制和海试工作推动了国内海洋技术装备产业能力的快速提升。多系统、多部门、多单位团结协作、官产学研用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攻关模式将对我国大型项目的组织实施产生积极影响。

“蛟龙”号潜水器
    7000米海底让人眼花缭乱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在此次海试过程中,潜水器利用诱饵,发现了7000多米海底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不同的沉积物、结核状物质以及岩石,证明7000米深度海底同样存在地质多样性。
    “我们不仅从7000多米的海底取回了生物样品,还拍摄了丰富的生物照片和视频”,刘峰说,“从照片看,7000多米海
底存在如此多种生物,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海底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的存在,体现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实用价值”。
壮士凯旋    将招收第二批潜航员 男女不限
    据了解,国家深海基地计划明年招收我国第二批潜航员,人数为4名至6名。
    目前,我国有三名潜航员,分别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任设计师叶聪,我国自主选拔、培养的首批潜航员唐嘉陵和付文韬。
    谈到招收潜航员的要求,海试现场总指挥表示,潜航员长期在封闭空间,不仅要考验潜航员身体素质考验,对心理方面尤其构成挑战。因此,
航员的选拔培训非常严格,对生理、心理都有很高的要求。只要符合要求,男女不限。(青岛新闻网记者)
“向阳红09”船顺利抵达青岛

   相关链接:“蛟龙”2014年将入驻“新家” 落户山东即墨
    7月6日,风光秀丽的即墨鳌山湾畔,海水清澈浩淼。在海边有两座小岛,一个叫草岛,一个叫柴岛,规划中的国家深海基地就位于两岛之间。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保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深海基地的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就绪,预计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动工建 设。2014年“蛟龙”号可入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

    随着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成功,“蛟龙”号的新家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7月初,国家深海基地发布了经过国家批复的规划图。
    刘保华介绍,国家深海基地项目选址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26公顷,用海面积62.7公顷,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
    刘保华介绍,根据鳌山卫的具体条件,结合使用功能需求,深海基地采取“一心、三轴、八区”的分区原则,对整个基地进行功能划分。“一心”是指南北中轴与东西轴线的交点,位于整个基地的中心,是全区的标志和统领性位置;“三轴”是指东西、南北方向三条贯穿整个基地的规划轴线;从使用功能上,整个基地分为综合科研办公区、维修保障区、码头作业区、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科研仪器试验区等八个功能分区。
    “其中,码头作业区就是停靠、栖息‘蛟龙’号、大洋科考船,并完成货物装运、物资补给的地方。除‘向阳红9号’船外,目前一艘新的深潜器母船和一艘新的远洋调查船正在建造中,未来它们都将停靠在深海基地码头。”刘保华说,科研仪器试验区旁边的是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建成后这里是对外交流、科普及培训的地方。
    “蛟龙”号业务化使命
    “预计2014年年底蛟龙号入驻,2015年进行业务化运行。”刘保华说,国家深海基地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业务化运营单位,“蛟龙号”完成7000米海试之后,设计研发单位可能会根据海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完善和提高。未来一两年之内,中国大洋协会将牵头组织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通过试验性应用对潜水器、水面支持系统等重要装备进行进一步技术完善,更加成熟后再交由国家深海基地业务化运行。
    除了“蛟龙”以外,中国计划再造一个4500米级的载人潜水器,其关键技术研究已经立项,这两个载人潜水器将视具体业务需要配合使用。同时,由于现在的“蛟龙”号试验母船“向阳红09”是一艘已有三十几年船龄的老船,不能满足业务化运行要求,因此国家深海基地正在申请立项建造一艘4000吨级的新母船,预计“十二五”末下水。
    “‘蛟龙’号业务化运行主要应用于两个大的领域:深海科学考察与海洋工程服务。”刘保华说,深海科学考察方面,首先是对海底实际观察。“蛟龙”号等载人潜水器使人类亲临海底实际观察的梦想成为现实,它能搭载人类到达7000米的深海,这意味着世界上99.8%的海底人类都能亲眼观察到。科学家可以乘坐它去深海实际观察,进行照相和摄像作业,这些高清影像资料对海洋科研极其重要。
    刘保华介绍,有了“蛟龙”号,无论深海地质样品还是生物、微生物样品,甚至是有毒或炽热的热液喷口样品,都能够实现高保真、低扰动地快速取样。“蛟龙”号还可以用于海底精细探测。例如,热液喷口温度的精确测量,载人潜水器内的科研人员可通过机械手夹持特制的温度计,可以实现快速、原位和精确测量。“蛟龙”号在海底救捞方面有其他任何技术装备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无论在沉船打捞,飞机黑匣子搜索还是危险品打捞等方面,载人潜水器都有突出的表现。
    助力“蓝色硅谷”建设
    刘保华说:“要把国家深海基地建为国内深海科学研究、深海技术装备的试验、研发提供面向全国的全开放的公共平台,发挥国家级深海研究基础平台的作用。”
    “深海是指1000米水深以上的海域,占整个海洋的49%以上。”刘保华说,深海调查研究表明,深海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能源和生物资源,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的重要舞台。
    深海基地项目在国内史无前例,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将建成面向全国具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实现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夙愿,维护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刘保华表示,未来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将凝聚全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力量,吸引国内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成为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以国家深海基地完善的研发条件、基础设施和技术队伍为保障,引入市场机制,共同组成产、学、研、用联盟,打造国际一流的深海技术创新平台和海洋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青岛深海技术研究院-深海技术装备孵化器,助力“蓝色硅谷”建设。
    2002年将“7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加以实施。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参加单位包括中船重工集团、中科院等系统的100余家科研院所、企业。专项实施10年来,项目组克服发达国家对某些核心技术封锁、国内缺乏技术配套能力等不利因素,汇集国内优势力量进行协同攻关,自主设计、自主集成。通过项目的实施,辐射和带动了我国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深海特种材料、深海电机、液压设备、能源供给以及控制、通讯等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尤其是自主研发的高速水声通讯系统、深海浮力材料、深海推进器等多项产品,已经具备国际水准。据统计,有近50家国内企业参与蛟龙号的研发和零部件生产,蛟龙号研制和海试工作推动了国内海洋技术装备产业能力的快速提升。多系统、多部门、多单位团结协作、官产学研用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攻关模式将对我国大型项目的组织实施产生积极影响。
   7月16日上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队在圆满完成人类首次7000米级海底作业和科研实验任务后,乘坐“向阳红09”船返抵青岛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蛟龙”号研制人员、海试队员和海试保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李克强指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进步 ,对于提升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继续弘扬科学求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传统,不断攀登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新高峰。

    “蛟龙”将常驻青岛
    据“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明年“蛟龙”号的任务正在进行申报,计划是进行南海进化史研究和调查,并分析南海海洋环境对我国的影响。刘峰说:“‘蛟龙’号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定点和精确作业的能力,这是无人潜水器所不能企及的。”
    记者了解到,2014年,“蛟龙”号将在即墨鳌山湾的深潜基地落户。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保华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深海基地的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就绪,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动工建设。后年,“蛟龙”号就能入驻,开展科学研究。
    “蛟龙”三大猜想
    人人能做“卡梅隆”?
    仅仅因为对海底世界的无限迷恋和真知探寻,美国导演卡梅隆驾驶其单人深潜器成功下潜至海下一万米。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员、“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告诉记者,未来人人都可以做“卡梅隆”,都有机会一睹深海秘境。
    上世纪60年代人类第一次造访深海时几乎什么都没有得到,而“蛟龙”号不仅在7000米海底按照预定计划全面完成了坐底,即面对水下一平方米7000吨的水压,克服压力、阻力,安全到达预定位置,而且完成了拍摄海底景象、获取沉积物、矿物和生物样品、布放标志物等全部试验内容,取得了珍贵的数据和资料,和地面甚至和太空中的宇航员实现了无障碍的海天对话。
    此前,卡梅隆深潜时的主要任务是探险和拍摄影像资料。“深海挑战者”号只能载1人,耐压舱的直径只有1.09米,只能供卡梅隆一人看海。
    “‘蛟龙’号可以同时带着3个人到海底深处进行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它可以沿着海底平原、山坡进行自主‘行走’,具有很强的巡航和作业能力。”徐芑南说。
    更远的未来,“蛟龙”号还会与我国将要构建的深海空间站在水下进行 “交会对接”,建立长期的“海底行宫”。届时人们可以到水下去看看海、吃吃鱼,尽情享受海底世界的乐趣。
    那一天并不遥远。
    “蛟龙”明年南海捉“鳖”?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副主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明年“蛟龙”号的任务正在进行申报,计划是进行南海进化史研究和调查,并分析南海海洋环境对我国的影响。‘蛟龙’号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定点和精确作业的能力,这是无人潜水器所不能企及的。”他说。
    “调查、评价海底矿产资源和试采过程中,载人潜水器也都将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刘峰说,“此外,在地形调查中,载人潜水器也比多波束调查的数据精确很多。” 女性能否参与深潜?
    女性是否可以成为潜航员?
    对于这个市民关注的话题,刘峰表示,潜航员首先是要心理素质过硬,其次是要有好的身体条件,性别不应该是成为潜航员的阻碍。刘峰说:“其实女性与男性相比,更为细心,而操作潜器就需要胆大心细,动作敏捷,女性在这方面挺有优势。美国就有女潜航员,日本也正在培训一名年轻的女潜航员。因此,女性只要心理素质和身体条件过硬,学习能力强,都可以报名参加第二批潜航员的选拔。”
    刘峰特别强调,潜航员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在7000米级海试的时候,每次下潜作业长达10多个小时。他们长期待在狭窄的空间内,周围一片漆黑,有幽闭症肯定不行。如果遇到故障就慌张,操作出现失误就可能有危险,这也肯定不行。记者了解到,全世界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的队员有11人,中国独占了8位,但经过正规培训的职业潜航员只有2位,经过严格培训和海试锻炼的甲板操作人员也严重不足。下一步选拔和培训专业的操作维护和潜航员队伍是当务之急,将有计划地扩充7-8人,并招收女潜航员。
    冬瓜南瓜苦瓜是主食
    在44天的时间里,蔬菜是困扰船上工作人员一个很大的难题。记者了解到,新鲜的叶菜,比如芹菜等,水分很容易蒸发,一般到23天左右的时候就没有水分了,因此船上比较受宠的是冬瓜、南瓜和苦瓜,这些瓜类水分不容易蒸发,便于保存。一名船上的工作人员表示,一个月之后几乎见不到新鲜的蔬菜,想吃新鲜水果也是奢望。慢慢的淡水也没有了,只能喝海上的淡化水。
    船上能上网生活很丰富
    “向阳红09”是“蛟龙”号的母船,船上的设施如何?船上工作人员生活状况如何呢?对此,记者采访了一名船上从事打捞的工作人员冷日辉,他是一名“老青岛”。
    “父母家着大火了我都没法去处理。”冷日辉是青岛本地人,在“向阳红”号上从事打捞工作。年近50岁的他在“向阳红”号上工作了十多年。前年“蛟龙”号深潜3000米时,冷日辉80多岁的父母家因为电器老化着大火,远在南海的冷日辉只能拜托亲戚朋友把父母接到他们家去住,等一个月后回航才能去看看父母。
    “现在还能发电子邮件,以前我们40天才能发一份家信。”冷日辉说,几十年前出海的时候只能通过写书信,到达港口后再在当地邮局寄回国内给家人报平安;现在有了电子网络通讯设备,使他们与家人的距离更近了。“船上伙食很好,船员们可以在船上使用宽带网,看新闻,上论坛,极大丰富了船员们的生活。”冷日辉告诉记者,在海上漂了几十年,家人一直都是他坚强的后盾。冷日辉说,他随船去过世界上很多港口,他希望在退休以后可以带着妻子、女儿去桂林赏山水。冷日辉的网名叫”大力水手”,经常在网上的论坛发布各种与远航相关的文章,和网友交流远航的经历,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了解“远航船员”这一神秘、刺激的职业,理解他们的工作。(记者 王磊江 实习生 曹俊龙)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07: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了解“远航船员”这一神秘、刺激的职业,理解他们的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