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1|回复: 0

遇到地震应该知道的避险自救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2 07: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据日本气象厅及USGS资料统计,1955年至2004 年的59年里,日本共发生了210次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日本在地震中遇难人数却相对较少,仅占世界死亡人数的0.4%左右。) R; O5 C* u1 p" A* u4 w/ Y: m* f- C

, o+ r! N! D% P/ c0 ?9 N- N  日本中小学学生在地震中伤亡比例更小。笔者查阅了2001年以来日本消防厅、内阁府及其它研究机构的地震统计资料,发现在这近10年里,日本共发生了里氏 6. 5级以上地震18次,累计死亡人数113人,但无一中小学师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难。例如2004年10月28日发生的新澙中越地震,是日本进入21世纪以来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一次强震,夺走了68人生命,4795人受伤,3175栋住宅被毁, 13810栋住宅遭到重创,并引发了9次火灾。然而位于灾区的250多所中小学虽有424 栋建筑物受损,但没有一栋校舍倒塌,重者是梁柱出现裂痕,轻者则是天花板石灰层掉落。不仅如此,包括震度为7级的震中地区在内的181所灾区中小学校舍还担负避难所功能,仅地震当日就接纳了40315名灾民。7 _0 m2 y- ^+ X) J( f
' g0 [" E! y  P6 h
  日本为什们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大国”?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常说的日本财政防灾预算比例大、日本地震速报系统先进之外,笔者认为日本中小学之所以能将地震灾害减至最低,还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 S4 [6 S1 y: D4 e2 {! D$ x. t9 i1 D/ ~
  1、危机意识强烈、应对措施充分
! \: y% M! p3 t0 f5 R% |  ]; U
8 W* C3 l5 \. p& C7 [  日本人对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恐惧感。调查显示有高达75% 左右的小学生认为身边随时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人对地震灾害最为担心。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民众曾确认过去附近避难所的路线等(岐阜县政府《关于防灾意识问卷调查》)。# F  U* X5 h; k: e& R2 w. Y$ i

, L& o: i2 L: D9 c) S& p& l  日本地方自治团体和学校也为应对地震灾难而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例如只有 10万人口的千叶县镰谷市首先在3所小学和2所初中设置了5座40吨的耐震储水池和水井,并配置了发电机,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每分钟也能提供120升饮用水;其次设置了3个防灾仓库,如北部小学的仓库长期储存了防灾食品64580份、饮用水袋4500 袋、简易厕所42个、帐篷12頂、担架60副、药品48箱、毛毯2440床等;再次在16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等地设置了25个避难所和11个临时救护所;另外还设置了67个户外喇叭、10辆车载式无线发射台(镰谷市役所《镰谷市防灾体制的现状》)。所以当强烈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师生和当地居民也能依靠这些食品和设备进行自救。7 k$ {/ ~3 D, P: T: Y( d
4 ~/ t' |9 b1 R: ~& [
  2、防灾教育持之以恒、提高学生防灾知识和技能3 e& Z6 {# K- z3 g+ T
, P( G9 p0 n% x; |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以兵库县为例,该县所有的小学(828所)、初中(361所)、高中(186所)和特殊学校(40 所)都设置了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平时的防灾教育规划和灾时避难救灾的领导工作;有77%的小学、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学校开展了定期的有关防灾对策、学生的防灾指导和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研修会;几乎所有的学校每年都实施了1至2次防灾演习,30%左右的小学的每一学年的防灾演习更高达4、5次之多(兵库县教育委员会《克服震灾》)。
' I5 q# h( I9 q. D  ~
* L0 f& i6 D# X# a) [$ X( a7 w; x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演习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日本文部科学省《如何建立完善的学校防灾体制(第一次报告)》)。由于日本各地学校防灾教育都能做到持之以恒,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要接受几十次防灾演习,所以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几乎所有的师生都能迅速作出规范的避难行为,从而避免了无辜伤亡。7 c. c7 \2 Y9 w* r4 a
0 ?, Z; J1 ]. H
  3、普及耐震校舍、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 a8 r; t& K2 F5 }4 m
- n0 r" A% `* j4 e3 s7 u  日本中小学在大地震中的伤亡率之所以很低,当然主要归因于他们的校舍具有较好的耐震性能。根据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校舍耐震性能调查结果的统计,日本全国60.1%的幼儿园、67%的小学和初中、67.8%的高中、82.8%的特殊学校的校舍到达了日本政府规定的耐震标准,即在发生震度为强6级至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时,校舍虽然有部分损伤但不会倒塌、没有人员死亡的标准。所谓强6 级地震,按照日本气象厅对地震的分类就是地震发生时人类无法站立、爬行的状态,而7级地震指人类不仅无法自由行动,连几公斤的家电都能在屋内横飞的程度。8 F% p3 I$ D( k+ G3 V! T

* T: [6 k$ E, t$ a" }/ l$ h  按照《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日本各地政府有义务对所有校舍的耐震性能进行检测,并予以公示。凡未到达耐震标准的校舍,根据其轻重缓急分批进行加固或改建。据现行法律规定,日本国库等负责校舍达标加固或改建的86.7%的费用,地方政府负责其中的13.3%的费用。2010年日本国库拨款1086亿日元用于全国2100 栋左右校舍的耐震改造工程,日本计划在未来5年内使日本全国90%左右的中小学校舍都能到达前述的耐震标准。0 i! j9 u2 _7 D' }# Q6 U$ i

$ q; `+ P( s- ^6 h! ?  在巨大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日本政府还不惜拨出巨款加固改建校舍,主要基于这样的理念:第一、学校是学生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学习的地方,为了在地震发生时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首先必须提高校舍的耐震性能;第二、大部分的公立学校都用作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避难场所,所以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耐震性能,不仅能经得起主震而且还必须经得起不断余震的冲击;第三、校舍加固或改建的费用要远远小于因地震引起校舍大量倒塌的重建费用(山梨县北杜市《公立学校设施耐震加固计划》)。; g0 K) e) J( r4 N. s
. t3 ^: ~8 R* g" d
  总而言之,面对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日本各地中小学在硬件、软件上双管齐下,积极应对,把避免伤亡的努力尽力做到大地震发生之前,这对我们思考今后我国中小学如何防震减灾对策时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 z* n% y7 K, E6 G5 C5 e
7 J, ^7 e; g2 [6 t- d/ V0 P
- R; i4 S4 r* ^1 e. L
  本文来自周刊网深度中国网友发布的报道,该报道来自中国新闻周刊官网深度中国第269期话题。0 P9 c5 I* W. Q# u0 i3 @

# k( B9 d/ Q: Y- H       周刊网深度中国第269期话题《有多少地震在我们身边》诚邀网友分享如何预防和区别大小地震,共同关注中国盈江地震和日本特大地震,与全国网友共同互动!
3 v- I0 [2 E! F, \% Y
4 }8 X) @" a4 ~4 q& `
8 I" M& c0 q; C9 t) O+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