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目睹法庭之上那凄惨的一幕:受害男童家属悲痛欲绝,大哭着质问凶手““我跟你有什么仇啊”;与受害者一样,同为家中唯一男孩的连某,长跪谢罪,辩称只是出于一时气愤,“主观上不是故意杀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具有名校法律专业背景的连某对素不相识的11岁男童痛下杀手呢?
生于1981年的连某,出身于一个普通农家。通过自考获取了北大法律专业的学士学位,继而开始在北京工作、创业。在经历了被女友抛弃、创业失败、司法考试落榜等一系列打击后,已是而立之年的连某情绪失控,将不满发泄在11岁男孩小刘身上。在将孩子残忍杀害后,连某进而又以绑票名义向孩子家人索要15万元,家属报案后被警方当场抓获。
四十岁得子,殊为不易;未曾料祸从天降,年仅11岁的孩子死于非命。人道三十而立,一连串的人生打击,使三十岁的连某万念俱灰丧心病狂,迁怒于撞了自己一下的男童,以至于萌动杀机。连某的冲动,对两个家庭来说,都是悲剧性的。酿成悲剧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连某必须为自己的暴行承担责任。身为一个成年人,而且经过名校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怎能不“该出手就出手”呢?学的还是法律,法律意识竟如此淡薄,书都念到茄子地了!生活和感情上遇到挫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尽量调整心态就是了。人生漫漫,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一时的挫折不顺有啥了不起,大不了重头再来呗,何苦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 {( ~8 u. n8 f2 u; t
其次,我们要反思促成连某误入歧途的家庭环境。在家庭中,上有三个姐姐的连某,自然备受全家上下的恩宠。一个农村家庭,供养连某完成了中国最知名高等学府的本科学业,花销定当不菲。在万千宠爱集一身中长大的连某,哪里受得了接二连三的不顺?一棵温室里培养的豆芽菜,在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中无所适从,从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次,我们要审视当前的教育。在以应试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跌跌撞撞跨入大学的门槛,大学教育又是如何呢?大楼林立的校园里,大师匮乏。诚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所说,从幼儿园到大学,充斥着各种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大学里,居然变成倒金字塔,教授最多,副教授次之,讲师最少。而事实上是,哪个行业这样的专业技术人才越多,哪个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就越差。如此说来,指望孩子们在大学学到真本领并健康成长,近乎缘木求鱼。
连某之所以杀人,表面看是男童撞人后没有道歉所致。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受害人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到位,即使这个男童幸免于难,下一个撞到连某的人也同样会遭殃。通过连某杀人案,反思当前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再联想到社会层面的诸多不公,谁的内心又能真正感到轻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