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熟的葡萄卖相很好。 - O6 r1 G3 S# G# y8 S: C* C9 u- X
) e! T1 M" G1 \5 ]6 F
专家解读“乙烯利”属低毒农药
+ [: O# j1 H* p% h! ^; B ^) X7 m 催红剂的学名叫“乙烯利”,也就是俗称的催熟剂,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属低毒农药的一种。
/ |& h7 c8 o- G 可引发哮喘或早熟
' s+ h R. F$ R; R W F! n5 x( e 专家表示,人体食用农作物上残留的“乙烯利”后,有可能引发哮喘,甚至致癌,儿童食用也有诱发早熟的可能。水果沾上“乙烯利”,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才能完全挥发。若达不到这个周期,有毒物质将可能会残留在果实内。, |' k% F- R# H3 D" M g( @
“美容”葡萄 好看不好吃
, T" _& k& r) U R9 L; g5 r 近期的水果市场可谓是一派繁荣景象,继西瓜、桃子、甜瓜等水果之后,眼下,葡萄开始陆续上市。日前,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很多市民反映一些卖相好的紫葡萄口感并不好。
1 ]1 i7 j0 v' x- T, w5 \) y 市民反映2 b( ~+ v/ h9 q( ], j
买来的紫葡萄为啥又酸又涩
! }3 m, G0 F( n" C “最近买的葡萄都不好吃,酸溜溜的,尝不出一点儿甜味。”家住经二路的侯女士说,前两天她在自家小区门口的水果摊前买了两串紫葡萄,结果回家一尝,酸得没法吃。紫葡萄怎么会那么酸呢?侯女士担心是买到了染色的葡萄。走访后,记者发现,和侯女士有同样顾虑的市民不在少数,“前几天从户县经过的时候,发现地里的葡萄大多数还是青绿色的,怎么这么快就变红发紫了,不会有什么问题吧。”钱先生说。
" j7 j) L6 E1 I: Y, {7 ] 带着疑问,记者询问了胡家庙水果批发市场的一位葡萄经销商,他坦言,侯女士买到的葡萄并非被染了色,而是一些果农为了提早让葡萄上市,在葡萄生长时期使用了催熟剂。这种催熟的葡萄卖相好,保存时间也长,但内部果实并未成熟,所以口感酸涩。' B5 z, p) I) D1 I
果农证实3 i2 c4 |, P' x! U7 v
部分“早产”葡萄喷了催熟剂
4 P2 r. Y/ n5 W# f& C7 S/ C( [, X 采访中,这一说法在葡萄种植户那里也得到了印证。“还没到时候就摘了,肯定不好吃。”长安区滦镇葡萄种植户张女士有十多年的种植经验,她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部分看起来又大又紫,吃起来却很酸的葡萄是用催红剂、催熟剂之类催出来的。& J7 T2 u$ L# x! S3 z$ `2 ~2 l$ |
原来,张女士家所种的葡萄品种是“藤稔”,这两天刚完成果实套袋工作,“前些天雨水多,果子上色不好,到现在地里的葡萄大都还是青的。”她说,虽然农技专家告诫说果实自然成熟较好,但一些种植户,为了卖个好价钱,给果子喷了催熟剂。
' R Q% O- l( r 市场现状8 Z, h0 H5 @9 |) ?
“早产”葡萄有价有市
8 ]5 @8 t/ g5 P# m) @ 其实,在7月中上旬时,“早产”的藤稔、巨峰等品种就已经频频“露脸”。
& A5 G; e M7 L. M! D# s 昨日上午,记者在华清路附近的街道边上看到,有不少商贩推着自行车售卖葡萄,“买点儿吧,你看这颜色多好看。”看到有人路过,商贩立即会开口推销,“现在葡萄卖得怎么样?”记者问,“卖得挺快的,现在大家都爱图新鲜,我每天早上带大概200斤货,中午一过差不多就能卖掉一百多斤。”商贩说。4 O* c Y: n4 S& J, D5 M
上午11时,记者在胡家庙水果批发市场葡萄销售专区看到,虽然已经过了批售高峰期,但每个葡萄经营店门口,仍有货车停靠装车或卸货。
- s' J" o5 X0 |7 n( `$ l* S/ x3 K! K “葡萄从上市开始,量一直走得不错,价格方面也比较理想。”一葡萄经营户说。记者了解到,葡萄刚一上市,每斤的批发价就接近10元,随着成熟期的到来和上市量的增大,其价格开始逐渐回落,目前的批发价格已经跌至每斤四五元。“别看就差这么几天,售价上差得太多了。”一位卖葡萄的商贩感慨道。
6 x& `2 {5 o$ C9 e3 u 揭 秘( {2 L7 ?7 ~/ M2 j3 C/ v# _
使用催红剂% X. {5 [1 H' a" W
亩产可增加一倍' P0 Z, Z+ U# J+ E+ X
陕西省葡萄产业联合会会长刘兆强表示,催红剂的学名叫“乙烯利”,也就是俗称的催熟剂,在刚挂果时使用,能让葡萄提早一周左右成熟。“由于‘乙烯利’属低毒农药的一种,虽然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不能提提倡使用。”他说,果农将其喷洒在葡萄果实上,可以提高葡萄产量,原本亩产3000斤可以提升至4000斤甚至到6000斤之多。0 s( F! z: d$ w/ P0 h4 m7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