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战略机遇 创新招商举措 强化政策保障 聊城招大引强助推产业转型 □记者 朱茂明 张颖 通讯员 王磊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做好加减法,既要淘汰落后产能,又要扩大有效供给,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这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反复研究后认为,对资本积累、技术积累都不足的聊城来讲,扩大有效投入的关键在于把握发展大势,抓好战略叠加机遇,实行精准招商,优化供给结构,以创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 方向明则道路清。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招商、专业招商的工作部署,创新理念,转变方式,积极对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6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0.1亿元,新开工过亿元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331.3亿元;签约外来投资项目189个,计划投资额694.01亿元。 聚焦招商引资关键点 选对方向是招大引强的关键。 作为“一区一圈一带”三大战略叠加区,我市区域发展优势明显。今年聊城又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面临着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崭新优势。 市委、市政府充分把握区域政策叠加机遇,瞄准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分别于4月、5月、7月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举办了集中招商推介活动,在产业转移、技术合作、人才交流、扶贫攻坚等方面深入对接,共洽谈对接项目405个,签约项目113个。 为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性,我市针对科技含量高、整体实力强、合作意向明确的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商会协会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登门拜访,“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推进,主动帮包重点项目,积极邀请相熟企业家来聊投资考察。 抢抓区域政策叠加机遇,已经成为我市扩大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几次集中招商活动,加深了聊城与重点地区客商的感情,对接了大批项目,拓宽了招商渠道,提升了聊城知名度。 打造转型升级新平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平台建设,立足信发集团电、汽、聚氯乙烯等资源价格优势,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的战略决策。 为全面加快产业园建设,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飞地招商”等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了园区招商政策;按照“三高一低”要求,筛选出262个关联度高的重点企业作为招商目标参考,积极对外推介。随着领航铝业年产20万吨高精铝板带箔加工项目、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高压配电设施检测中心等项目相继落户,信发产业园高端招商平台的聚集作用初步显现。 对接特色产业小镇,是以突破特色乡镇(园区)建设为抓手的全新招商模式,在聊城乃至全省招商历史上尚属首次,是我市实施精准招商的又一新突破。 近期在浙江组织的“2016聊城(杭州)特色乡镇创新发展座谈会”、“2016聊城(新昌)高端装备产业对接座谈会”上,我市推出了18个特色乡镇(园区)的招商项目,引起与会客商的极大兴趣。活动期间,共洽谈推进项目97个,签约项目23个。 事实证明,走出去就能发现机会,请进来就能有收获。通过集中推介活动、小团组登门拜访、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多种推介方式,提高了“江北水城—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借助特色产业扩大招商成效的信心。 构建亲商安商新优势 招来的客商如何“把心留住”,本地企业如何健康发展,政府提供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我市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强化简政放权,优化政务、要素和法治环境,努力打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为后发快进、跨越发展赢得新优势。 去年以来,我市削减行政审批事项33项,将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取消投资审批18项前置手续,取消和免征了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积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在全省率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改革全面落地,率先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整治,建成了聊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系列组合拳,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 在为企业松绑减负的同时,我市又实行了“星期六企业工作日”制度、“金融工作日”制度,积极帮企业加压鼓劲、解决难题。截至目前,仅“企业工业日”制度已雷打不动执行了40期,为288多家企业解决问题430多项。 好风凭借力,跨越勇争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市上下克服惯性思维,创新方式,铆足后劲,朝着新的目标奋力前行,项目建设的层次明显提高,新的发展动力正在孕育壮大。(聊城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