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聊城人的公益平台-聊城人,聊城人缘来一家人,聊城老乡,聊城老乡会,聊城人在青岛,青岛的聊城人,聊城同乡会,在青岛的聊城人,漂流在外的聊城人,天南地北聊城人,聊城人自己的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1|回复: 0

名人与阳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15: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阳谷这个古老土地上,也曾出现许多历史名人,其中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三国名将程昱,元代政治家曹元用等是其中代表。战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曾任齐国军师的孙膑,生于阿鄄之间,即阳谷地。现位于阳谷城东北方向的迷魂阵村,曾是孙膑与魏国大将庞涓交战斗智的地方。“迷魂阵”为当年孙膑智胜庞涓所摆的阵法,对此,《东周列国志》等书籍有生动的描述。这里民居途径斜曲,过往之人,莫能辨别方向,十人进村九人迷,久而久之,迷魂阵就名闻遐迩,令人望村却步。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曾为之立传,这应是关于孙膑的最早、最全面的文字记载。该村现已被开发为著名的军事旅游村。
  南宋文天祥曾赋《过张秋》(一作《发东阿》)诗:“东原深初所,时或见人烟,秋雨桑麻地,春风桃李天。儹程频问候,怯勇缓加鞭,多少飞檣过,噫吁是北船。”描写了当时所经过运河沿途的景况。
  明代大文学家、大戏曲家和诗人汤显祖几次进京赶考以及后来放官南任赴京考察都经运河过阳谷的七级古镇,还在七级田宗开设的客馆盘桓留住几天,写下了好几篇深带感情、极富人情味、饱含风土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长诗。七级是一古镇,属阳谷县,历史悠久,唐时此地称毛镇。运河也是穿镇而过,是运河渡口码头,因修有石阶七级而得名。元初在此建闸,设官管理,并有兵营驻守,明清相沿。当时,阳谷、东阿、莘县均于此设官仓转漕,货运繁忙,来往舟船颇多。再者,南方士子进京赶考、官吏进京述职走运河都要经过此地,名士文人常在此路过停留并有吟咏,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曾幸此。七级古渡在明代即被列为“阳谷八景”之一。七级、阿城、张秋并称为阳谷运河三镇。
  清代著名学者、大书法家包世臣在《闸河日记》中写道:“道光九年六月六日由馆陶登舟沿卫溯汶入闸河南返(山东段运河即会通河,以多闸调节水量和水位,使漕舟畅行,故名闸漕,又名闸河),途经阳谷运河三镇的繁荣景况。。他写道:初十日,由东昌出发,经利和务(李海务)闸、周家店闸,又十二里抵七级闸。闸入阳谷境,夹岸俱有市,阳谷、莘、东阿三县兑漕之水次也。十一日癸酉,风略定,连日皆逆风溯流,昨日尤旺,纤挽之劳,几如上峡。十八里至阿城下闸,……至张秋,……”。
  刘琰 字公琬,号介庵,阳谷城东八里营村人,清康熙辛未(1693)科进士。在翰林院十年,参与国史篆修,曾为皇子(雍正)讲授经史,颇得康熙帝赏识,民间有“皇子三跪刘琰”的传说。康熙三十九年(1700)经大学士李光地推荐,被康熙皇帝召见,特授江宁知府一职。到任后严禁陋规,为民除害。康熙四十二年(1703)皇帝第四次南巡,刘琰接驾,在江宁、苏州、镇江等几次被召见,多被赏赐。继升江西学政,严格以才取士,拒受贿赂,有“铁面冰心”之誉,被称为“居官清正,两江第一”、“实系真正清官”。康熙五十年(1711)卒,年61岁。有《柳园即事诗》等传世。刘琰墓系聊城市市级重点保护单位。
  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位于阳谷县城以南10公里寿张镇沙河崖村。1947年6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该村设立指挥部,指挥4个纵队13万人,在东起位山、西至临濮集约150公里地段上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反攻的序幕。现刘、邓首长的房东孔月仙家已改造为纪念馆。馆内布置刘、邓首长居室,展览当年参加渡河作战领导同志的题字、回忆文章以及有关音像资料等。
  1958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视察寿张县台前农业社。刘少奇同志来到田间地头,仔细察看秋季作物的长势情况,与农民亲切交谈。他看到社员们在锄地,便高兴地要过锄头锄了起来。
  2003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同志来阳谷县刘庙村和凤祥集团视察工作。在刘庙村,总书记与该村老党员一一握手并亲切问好。在凤祥集团,总书记视察了冷藏厂、生物城等,并详细询问了生产、科研情况。听了凤祥集团负责同志的汇报,了解了该企业的发展前景,总书记十分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